美外交威懾失敗 「無奈」發動空襲
英美傳媒近日分析表示,美國與區內盟友一直目標防止以哈戰爭擴大至整個中東,然而周五(12日)大規模空襲也門胡塞武裝被指是外交等手段失敗後的「無奈之舉」。外界端視伊朗今後會否出手捍衛盟友,致美國的威懾政策失敗收場。
沒大規模回應 憂把伊朗捲入戰爭
以色列—哈馬斯戰爭去年10月7日爆發至今,以軍多次空襲敘利亞親伊朗組織,又與黎巴嫩真主黨在邊境交火,還在黎巴嫩境內炸死哈馬斯和真主黨高層,令外界憂慮以哈戰事演變成地區戰爭。美國拜登政府一直不大規模回應滋擾襲擊紅海商船的胡塞武裝,被指主要憂慮會把伊朗捲入戰爭。
英美傳媒指丹麥航運集團馬士基擁有的貨船「馬士基杭州」號去年12月30日在紅海遭胡塞炮彈擊中後,拜登召國安官員研擬軍事應對選項。
胡塞本周二發動以哈戰爭以來最大型襲擊,並針對美國軍艦和民用船舶,美英聯軍攔截擊落胡塞18架無人機、兩枚巡航導彈和一枚彈道導彈後,胡塞周四首度發射反艦彈道導彈,促使拜登下令「直接回應」。
《衛報》昨引述美國等西方官員辯稱,拜登實在「別無選擇」,外交、後門溝通渠道、示警和威脅都無法阻止胡塞襲擊紅海和亞丁灣船舶。該報道指空襲方案周二提交拜登,屬各選項中上策。《紐約時報》引述華府官員強調,行動為削弱胡塞襲擊紅海目標等實力,而非擊殺胡塞領袖及為其提供訓練的伊朗人員,減低挑釁和升級程度。華府官員亦相信胡塞不會就此停襲擊。有專家指胡塞慣於抵受轟炸,質疑美國可怎樣進一步回應。
另一方面,美國喬治城大學中東政治教授哈希米(Nader Hashemi)認為,伊朗周四在阿曼對出海域扣押前身去年被美國充公所運載伊朗石油的希臘公司油輪「聖尼古拉斯」號,是為了回應「抵抗軸心」盟友受針對。《華爾街日報》則報道,事件令船運航道安全威脅擴大至波斯灣,且引述專家表示其突顯了美國以外交應對伊朗的手法失敗且錯誤。
(衛報/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