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重文化自信 促中外文明互鑑
23日至24日,「世界中國學大會.上海論壇」在滬上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致賀信。這是9月以來,中國官方舉辦的又一場高級別中外文化交流活動,北京觀察人士指出,這顯示了中共高度重視通過文明互鑒增強文化自信,大力推動構建屬於中國的文化話語體系。
世界中國學大會明顯升格
習發賀信 蔡奇致辭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2日,習近平在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時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共同努力創造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9月以來,首屆蘭花獎頒獎典禮、北京文化論壇等高規格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動相繼舉行,均有中共高層出席。其中,北京文化論壇就由中宣部部長李書磊在開幕式上宣讀了習近平的賀信,中央政治局常委蔡奇、北京市委書記尹力等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本次世界中國學大會.上海論壇,主題為「全球視野下的中華文明與中國道路」,共吸引超過400餘位中外嘉賓參加,其中不乏卜正民、馬凱碩等國際知名的中國學研究者。自2004年舉辦第一屆世界中國學論壇以來,過去九屆論壇已吸引中外專家學者總計2741人次,其中近半數為海外代表,覆蓋全球102個國家和地區。
今年該活動明顯升格,既獲習近平賀信加持,並有中宣部部長李書磊、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等中共高層出席。
有學者將之視作一次階段性轉變。中國社會科學院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平稱,這種轉變是思想、理論、制度、文化和歷史自信在學術和中外文化思想交流中的體現。
中國有一套體系 關鍵在如何傳播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副研究員劉典稱,中國重視中外文明互鑒和構建屬於中國的文化話語體系,與建設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密切相關。黃平分析指,今年來相關系列活動顯示出中央建設文化強國的層次提高、範圍擴大,更彰顯出對通過文明互鑒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視。
世界中國學是繼漢學、中國學之後出現的以中外互鑒為核心內涵的第三種中國研究學術形態和分析典範。習近平在致世界中國學大會.上海論壇的賀信中指出,溯歷史的源頭才能理解現實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識當今的中國,有文明的互鑒才能實現共同的進步。黃平認為,中國本身有一套自己的思想體系、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關鍵是如何進行傳播。這就需要對外開展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彼此獲益的交流,即文明互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