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中華:讀書為致富?勤讀書必有所獲
【明報專訊】古語有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究竟是誰說出這話來鼓勵人多讀書?讀好書真的可住大屋、認識良伴嗎?
宋代朝廷重文輕武,設科舉制度,通過考核學問,評定及選出為朝廷効力的精英。因考科舉先要讀好書,所以宋代皇帝宋真宗趙恆便親自「賣廣告」,寫下詩作《勵學篇》,「宣傳」高中科舉後的美好生活。
理想與現實
《勵學篇》提到只要高中科舉,不用買田、建屋、買車、找媒人幫忙成家,想要的一切都可在中舉後自然而得:「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車馬多如簇」……所以結論是學子要用功讀書,「五經勤向窗前讀」。可是,宋代有讀書人雖然學富五車,但沒有致富,卻仍然勤奮學習,並因讀書而收穫良多!
讀書vs.遊歷
這個人是「北宋五子」之一、自稱「安樂先生」的邵雍。根據《宋史》記載,他是當時學問深厚的名人,不過他並無考科舉。原來邵雍年輕時為考取功名非常努力,甚至為學習不眠不休。刻苦學習時,他發現古人為求學問四處拜訪尋師,自己卻原地學習。於是他出門四處遊歷,其間,他又明白一個道理:想學的知識就在身邊,毋須游走遠方。自此,他便為追求學問和道理埋首讀書,非只為功名。
書中真有屋
邵雍讀書不為考科舉,官員李之才聽聞這人好學,特意尋訪,還給他傳說中的艱深書籍,例如《河圖》、《洛書》、八卦圖等。此外,邵雍雖然樂於清貧,但因學問深厚,引來不少賢能、顯貴與他討論聊天。大家都敬重他,為方便隨時無後顧之憂地切磋,曾當大官的《資治通鑒》編者司馬光與其他才士名流,集資買宅院讓他居住。
考試非一切
邵雍學問深厚,而且品行良好,聊天時,他喜歡談及別人的優點、避提不好之處;別人向他請教,他會盡力解答,也不勉強人要聽他所言;對任何人一視同仁。朝廷求賢才,有人推薦邵雍為官,他並沒有當官,選擇一生當「讀書人」。朝廷更在他年老離世後賜予諡號「康節」,以表敬重。
■知多點
眾人為邵雍購買的宅院不是「黃金屋」,你知道它的名稱嗎?
(提示:來自邵雍的自號——即自己所取的名號、如今常見的詞語)
答案是「安樂窩」!「安樂窩」本為邵雍住處,後人借指令人感到舒適、自在的家居。
邵雍在宅院中耕種、閱讀,雖然沒有過上富貴的「黃金屋」生活,卻也自給自足,自由自在。有趣的是,由於邵雍受人敬重,眾人又在其他地方建小屋,讓他在出門拜訪他人時,有地方安歇,他將這些小屋起名「行窩」。
■想一想
·邵雍未因讀書致富,但你認為他勤奮學習有得着嗎?
· 你認為讀書重要嗎?為什麼?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中華小學堂 第0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