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健康中心料本月增心理學家編制
【明報專訊】今年中鑽石山荷里活廣場命案引起社會關注精神病患支援,政府其後公布10項支援措施,包括改善社署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服務。據悉,社署最快本月增加精神健康中心的臨H心理學家編制,由現行每個標準規範團隊有0.5名增至1名。營運兩間中心的香港心理衛生會總幹事程志剛向本報確認有關安排,惟憂慮現時聘請心理學家有難度,冀增加中心外購服務彈性。有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認為,增加編制不足應付需求。
每團隊1人 社署:有額外資助
社署自2009年設立首間精神健康中心,翌年起陸續擴展,為出院精神病患者、懷疑病患、其家人等提供社區支援服務,每間平均服務33萬人口;由於每間中心服務人口不同,團隊實際規模及撥款亦相異。社署回覆稱,本年度將增加24間精神健康中心的臨H心理學家人手,並提供額外資助,加強資訊科技應用,相關每年經常開支約2300萬元,會適時向相關機構公布詳情,惟未回應增加人手數目。
社署表示,現時精神健康中心每一標準規模團隊人手編制約有35個職位,包括約21名社工、兩名精神科護士、約兩名職業治療師、0.5名臨H心理學家及約10名支援人員,中心可按其地區需要靈活安排及調配合適人手及資源。署方提供數據顯示,精神健康中心會員由2018/19年度2.8萬人,增至22/23年度3.3萬人;處理個案同期則由2萬增至2.2萬宗。
營運者憂難聘人 冀增外購彈性
程志剛向本報稱,早前接獲社署通知本月擬增臨H心理學家編制,業界歡迎安排,惟關注社署擬同時要求中心「增加output(輸出)」,例如增加中心每月須處理個案數目。他稱現時聘請臨H心理學家有難度,即使以相關撥款外購私營臨H心理學家服務,但因收費高昂也難買足夠服務量,冀署方訂立要求時提供彈性;又稱現時臨H心理學家不單要親自跟進病人,更要向社工提供諮詢,建議增加撥款讓中心外購私營精神科醫生,提供更佳診症、治療及用藥建議。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港大精神醫學系講座教授陳友凱歡迎增人手,惟認為仍遠不足需求。同為委員的社協幹事阮淑茵稱現編制下,部分中心或要共用同一名臨H心理學家、以兼職聘請或額外花錢請人,又稱精神健康中心個案數目龐大,難全數深入長時間輔導,即使增加編制仍杯水車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