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手記:交通規劃 /文:尚東美
【明報專訊】早前在廣州南站聽某港資地產商談及其南站項目的發展,當中包括改善南站的交通佈局,內心忍不住祈禱,這個工程能不能快一點完成。
去過南站或從南站叫網約車的人應該深有體會,整個行車路線規劃都嚴重出問題。去南站的車都要經一條天橋上二樓落客區,天橋闊度只夠容納一架車,而落客區的車疏導又較慢,結果形成樽頸。筆者每每提醒司機別上橋,寧願在近南站地面出入口的馬路下車,雖然多走一大段路,也比塞在天橋來得快。至於離開南站就更不用說,網約車上客區只有兩個閘位的入口,明明車已在路口準備轉入,但你至少還要等15分鐘才上到車。
最近幾次去深圳灣口岸也遇到類似問題,的士、網約車、私家車、巴士、旅遊巴全部只經一條馬路駛入,雖然當局「貼心」地在馬路中間擺了鐵馬,劃分出其他車及的士兩條通道,只是殊途同歸,不管是網約車還是的士,上落客還是等人,最終目的地都是擠在同一路邊,疏導功能有限。
其實早年的羅湖及福田口岸也有這種問題,與路面闊度的關係不大,而是交通設計上錯誤地將的士站、巴士站、上落客位都放在一起。哪怕路面再闊,只要前車走得慢,後面肯定堵塞,更何G路面已經規劃好,之後再要改動,其間肯定塞上加塞。
老實說,筆者在3個關口都經歷過塞車之苦,只是不明白,為何錯誤總是要重複的呢?
文:尚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