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平衡」瓦解蘇丹淪漁利戰場
蘇丹正規軍和準軍事組織「快速支援部隊」(RSF)之間的激戰進入第三周,多國加緊撤走僑民及外交人員。蘇丹佔據重要戰略位置,且自然資源豐富,吸引多國爭奪影響力,有專家在衝突爆發之前已形容:「每人都想分一杯羹。」爆發內部衝突,隨時牽動各國利益,自然也引起國際關注。
蘇丹是非洲面積第三大國,人口超過4500萬,雖是聯合國公布的全球最不發達國家之一,但這個位於非洲之角的國家毗鄰紅海和蘇伊士運河入口,別具戰略意義。此外,蘇丹也是非洲主要黃金出口國。一系列因素引得區外大國爭奪對蘇丹的影響力。《華盛頓郵報》報道,「它們都對蘇丹具有戰略意義的紅海海岸線和礦產資源感興趣」。
美俄爭影響力 鄰國各有盤算
蘇丹近年成為俄羅斯與西方大國(尤其是美國)爭奪影響力的導火索。世界各國將其列為在國際平衡、擴大影響力、限制非法移民方面的重要籌碼(蘇丹是移民往歐洲海岸的重要通道)。
不過,蘇丹自1956年獨立以來政治局勢一直不穩定。獨裁者巴希爾(Omar al-Bashir)1989年發動政變上台至2019年被軍方政變推翻的30年間,蘇丹長期受到經濟制裁和國際孤立。巴希爾下台後,軍方和民主力量達成權力分享協議,並成立軍民聯合政府,但該政府在2021年10月被另一場政變推翻。
去年12月,蘇丹達成還政於民框架協議,惟軍方領袖布爾漢(Abdel Fattah al-Burhan)與副手、RSF領袖達加洛(Mohamed Hamdan Dagalo,又名Hemedti)在過渡到文人政府的計劃細節上有分歧,兩派最終爆發衝突。
武裝力量內鬥 非洲「通病」
這場兩個軍事權力中心之間的衝突遠非蘇丹獨有問題,而是非洲「通病」。長期以來,專制統治者一直設法建立自己的武裝力量預防軍事叛亂,令非洲大陸一直飽受涉及非正規武裝組織的衝突困擾。這些武裝組織往往獲「國際參與者」支持,亦通常和其他僱傭組織結盟。
俄羅斯僱傭兵瓦格納曾派遣特工支持蘇丹軍政府,擁有該國一個重要金礦的開採權。蘇丹在克里姆林宮施壓下,允許俄軍艦停靠蘇丹紅海沿岸港口。衝突爆發後,瓦格納創辦人普里戈任公開提出協助調解,說「我想要和平」。
蘇丹鄰國埃及,蘇丹問題四方安全對話成員沙特、阿聯酋(另外兩國是美國和英國),以至美國、俄羅斯,都在蘇丹有利益牽繫,例如埃及視蘇丹為對其國家安全重要的鄰國;美國推動蘇丹民主化建立親西方政權,也希望防止俄羅斯在當地擴大影響力。不過,一些外國勢力在支持敵對軍方派系甚至提供武器之同時,也在削弱蘇丹的民主力量,並將該國推向戰爭邊緣。
外國勢力供武澆油 損民主進程
研究組織大裂谷研究所(Rift Valley Institute)蘇丹分析師艾爾吉祖利(Magdi el-Gizouli)說:「每個人都想分一杯羹,蘇丹受不了所有的干涉。」他說:「利益衝突和要求太多了,令這個脆弱的平衡最終瓦解了,正如你現在所看到的。」
(紐約時報/The Conversation/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