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樹木經河流入海堆積 變木質礦牀形成長期碳儲存
【明報專訊】在北極地區,倒下的樹木通過河流從森林流入大海。這些原木隨着曲折的河流而堆積,形成長期的碳儲存。發表於《地球物理研究通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的一項最新研究繪製已知最大的木質礦牀,覆蓋加國北部努納武特地區的麥肯齊河三角洲(Mackenzie River Delta)52平方公里的面積,並計算出這些原木共儲存約310萬公噸碳,相當於250萬輛汽車每年的排放量。
研究人員使用高解像度的衛生圖像和機器學習繪製整個三角洲的木質沉積物地圖。他們還採集約80個樣本,並使用放射碳年代測定來確定原木的年齡。研究顯示,採樣的樹木年齡從公元690年到2015年,但其中約40%是在1955年後開始生長的。北極寒冷、乾燥或結冰的環境意味着樹木可以保存數萬年。
研究發現,這個由40多萬個微型木頭藏匿點組成的礦牀儲存約310萬公噸碳,其中最大的單一礦牀面積為11.26萬平方米,相等於20個美式足球場,儲存6700公噸碳。
研究的主要作者、密歇根理工大學(Michig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研究工程師森德羅斯基(Alicia Sendrowski)表示,上述研究結果只是最保守估計,因為它不包括樹冠以下被掩埋或淹沒的木材。她指出,由於土壤含碳量驚人,麥肯齊河三角洲是碳儲存的「熱點地區」,但因對北極三角洲原木的年齡以及其碳含量缺乏研究,導致碳循環估計存在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