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全球化大環境 WEF被批離地失意義
世界經濟論壇(WEF)被視為全球化時代重要議題的年度交流聖殿,政、商界等重要領袖每年初聚首瑞士滑雪度假勝地達沃斯,研究和探討世界經濟領域存在的問題、促進國際經濟合作與交流,但這種模式因「去全球化」、「脫u」、供應鏈自主等趨勢正盛而面臨考驗,甚至被指已「無關重要」。
WEF前身是1971年德國經濟學家施瓦布(Klaus Schwab)創建的「歐洲管理論壇」(European Management Forum),1987年更名「世界經濟論壇」。根據WEF官網介紹,WEF是致力於推動公私合作的國際組織,匯聚政界、商界等社會各界重要領袖,共同制定全球、區域和行業議程。
WEF常被批評「離地」,而隨茪互關係轉差、各國保護主義加劇,加上近年新冠疫情、俄軍侵烏等,體現全球化的WEF更被指變得「不合時宜」。達沃斯主辦者似乎知道勢頭在變,今年論壇以「在分裂的世界中合作」為主題,小組討論包括「去全球化還是再全球化」、「在地緣政治破裂之際讓燈火延續」等環節。不過,去年出版著作Homecoming、主張過去半世紀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浪潮正被本土化(localization)取代的《金融時報》專欄作家福魯哈爾(Rana Foroohar)認為,WEF已變得「無關重要」。
與會者「大膽預測」曾失準
另外,美國財經頻道CNBC為WEF「計數」,指過往年會不時有與會者作大膽預測,但不一定準確,如花旗集團行政總裁范潔恩(Jane Fraser)去年5月年會預測歐洲經濟衰退,但歐盟至今仍避過衰退。有「金融大鱷」之稱的國際著名投資者索羅斯(George Soros)在2018年WEF年會警告美國與朝鮮會爆發核戰,但至今美國仍避免與朝鮮軍事衝突。加密貨幣交易平台FTX去年11月申請破產保護,但去年5月FTX美國分部時任總裁哈里森(Brett Harrison)在達沃斯還說FTX在資本方面處於「非常有利的位置」。(CNN/CN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