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關鍵詞:太空安全 Space security
【明報專訊】航天科技愈來愈發達,太空旅遊和開採太空資源漸變可行,國際間早有共識,任何國家都不擁有太空的領土主權。
《外太空條約》
1960年代美國及前蘇聯的太空競賽步入高峰,1967年美國、英國及前蘇聯簽訂《外太空條約》(Outer Space Treaty),訂明各國可自由探索及利用外太空,惟只限於和平用途,而且不得以任何方式把外太空的區域據為己有。現已有逾百國家簽訂條約,規定不得在太空使用及部署核武或其他大殺傷力武器,亦禁止在月球或其他天體測試和部署任何武器,但沒明文禁止在太空軌道部署大殺傷力以外的武器,亦未包括空中、地面或太空的反衛星武器。
2018年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決定創立「太空部隊」,以維持美國在太空的優勢,以免落後於中國及俄羅斯,有論者關注可能違反《外太空條約》精神。
太空碎片問題
2021年11月美國、英國、法國政府和北約指控俄羅斯測試反衛星武器,炸瓟穫P產生1500塊較大型碎片,做法鹵莽、不負責任和不可接受,質疑俄羅斯聲稱反對「太空武器化」是偽善。由於受安全威脅,國際太空站的太空人需立即分批進入兩艘太空船暫避。俄羅斯國防部承認在導彈測試中摧狺@枚衛星,但否認碎片對太空站構成威脅,外長拉夫羅夫批評美國的指控虛偽及沒有根據。
2022年4月美國副總統賀錦麗宣布,美國將不會再做反衛星導彈測試,以免造成大量太空碎片和令各國在太空中面對風險,希望其他國家跟隨。這項禁令是全球首例。根據非牟利組織安全世界基金會(Secure World Foundation),美國在1985年、1986年和2008年曾做相關測試,印度2019年也有測試。
中國發展航天科技
2022年1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2021中國的航天》白皮書,稱中國將積極參與外太空全球治理,在行星保護、太空交通管理等領域提出「中國方案」,在月球探測、太空站、行星探測、「北斗」導航等領域展開更廣泛及更多方式的國際合作。
中國亦力爭在2030年成為「太空大國」,跟美俄鼎足而立。除發展料營運10年以上的「天宮太空站」,完成北斗三號系統更是重要里程碑,標誌中國可與全球定位系統(GPS)完全「脫u」。北斗系統與美國的GPS、 歐盟的伽利略系統(Galileo)和俄羅斯的格羅納斯系統(GLONASS)構成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副秘書長王博表示,衛星的授時功能在電網、5G通訊、金融系統等國計民生行業十分重要,對於國防安全更具重大戰略意義,很多武器裝備的制導、導航都離不開衛星。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覆蓋全球逾半以上國家和地區,將為全球用戶提供基本導航、國際搜救等服務,使用者突破1億,全球一半以上的國家都已開始使用北斗系統,包括交通運輸、農林漁業等多個領域。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公民學堂 第0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