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藥潮蔓境外 國務院:合理進口急需品
疫下3年嚴控感冒藥售賣 業者稱致多藥企藥房倒閉
內地防疫鬆綁後出現「藥荒」,部分人將目光轉移至境外,香港、台灣、日本、泰國、澳洲等地區都因此出現相關藥品搶購潮。近日,內地多個城市宣布開始向市場定量投放退燒藥,滿足市民用藥需求。國務院昨日會議強調,要保障防疫用藥需求,合理進口急需品。
曼谷藥房:大量華人掃貨 有多少買多少
據「德國之聲」引述曼谷一間藥房經理表示,近日許多中國人前來大量掃貨,「能買多少就買多少」,「如果告訴他們店裏有20盒,他們就會把20盒全部買走」。台媒報道指,台灣「普拿疼」(即必理痛)出現搶購而導致的缺貨情况。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周一(19日)呼籲民眾不要大量購買相關藥物轉寄境外,否則會評估是否需要採取「積極措施」。
社交平台有人代購口服藥,其中輝瑞Paxlovid的代購價每盒達3500元人民幣,預約後自海外發貨,兩周後運抵中國海關,且毋須提交病歷。
多市派免費藥 東莞每患者可領6粒
而內地多個城市開始大量向市場投放退燒藥,滿足市民用藥需求,其中順德、東莞、開封、三亞等城市免費發放。據「東莞陽光網」報道,前日東莞國藥將首批新到貨的10萬粒布洛芬片(退燒藥)贈送給有發燒等典型症狀、急需用藥市民或其家屬,每人可領取6粒,大概能維持3日的需求。藥房店員在確認患者症狀後,對需要退燒藥物的市民進行身份證及聯繫方式登記。近期大缺貨的解熱鎮痛類藥物布洛芬(Ibuprofen),中國是其最大生產與出口國,產量佔全世界的三分之一。醫藥資訊媒體「賽柏藍」20日刊文,其中引述一家藥企業者表示,過去這幾年,各地嚴控感冒、發燒等四類藥售賣,「患者基本不會囤藥,藥企賣不出去貨,很多四類藥的企業、藥房在這一過程中出現資金鏈斷裂、倒閉」。
該從業者還稱,「儘管11月份已經有了明確的四類藥鬆綁動向,但藥企們基本都沒有接到明確通知,而且並不是所有省份的四類藥都放開了,藥企根據以往經驗,仍然對存貨、備貨有疑慮」。
除此之外,疫情影響了生活的各個方面,其中還包括物流。北京的快遞員就說,這段時間物流都很慢,「不是不發,感染人多,壓貨嚴重,物流沒法動,現在最主要的就是缺人」。這也使藥品生產和銷售的各環節不通暢。
國家藥監局前日表示,在有關部門協調支持下,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這兩個品種的解熱鎮痛類常用藥物,在產製劑企業都在逐步釋放產能。
國務院昨日召開常務會議指出,要確實保障群眾防疫物資、用藥需求,加強國際合作,「合理進口急需品」。李克強主持會議指出,隨着「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措施」有序推進,要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為2023年經濟成長打好基礎。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