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公園虧損18億 20年新高 稱疫下停業資產減值逾17億 田北辰:通關是引資關鍵
【明報專訊】海洋公園昨日發表年度業績報告,於今年6月30日止的年度,有140萬人次入場,整體收入按年增38.5%,但仍錄得逾18億元虧損,屬20年來大虧損數字,當中涉及一筆17.634億元的物業、機器及設備減值。海洋公園回覆本報查詢表示,因疫情持續、環球經濟向下、旅遊業低迷、地緣政治局勢不穩,日後實質經營模式有待確定,公園本年度進行資產減值評估,不影響公司現金流,公司銀行結餘及現金按年增逾84%。海洋公園早前提出招標經營園區,惟至今無人入標,立法會議員田北辰認為若無人入標,海洋公園不可能經營,與內地通關是公園生存關鍵。
海洋公園回覆表示,在旅遊業新常態下,海洋公園採用新營運模式,例如自選付費體驗、向企業及其他組織提供顧問服務和輸出團隊的豐富經驗等,並將加強與商業伙伴合作,推出更多聯乘活動,拓展網上及海洋公園以外的銷售渠道,從多方面增加收入來源。
稱新經營模式拓園外收入
海洋公園早前公布就園內的不同區域招標,發出標書以「建設、經營、轉移」模式經營園區零售、餐飲及消閒區,園方在報告中表示,因年初爆發第五波疫情,加上不確定何時能免檢疫通關,以及地緣政治局勢等影響,至今年7月29日公司仍沒有收到投標者的標書。
2021至2022年度海洋公園業績報告顯示,公園收入達5.45億元,政府向海洋公園提供近10.8億元資助,該年度支出為11.88億元,即錄得4.362億元經營盈餘;虧損淨值為18.424億元,當中涉及一筆17.634億元的物業、機器及設備減值。換算之下,海洋公園在2022年度錄得18.157億元虧損。本報翻查2001年至今海洋公園業績報告,今年公園年度虧損為20年來最高,自2016年以來,除2020年外均錄得虧損。
強調現金流增84%未受影響
報告指出,新冠疫情影響下,公園和水上樂園分別於今年1月6日至4月20日和今年1月6日至5月13日被政府強制臨時關閉,公園經營下,資產可能減值,加上公司未來營運模式改變,備件可能變得冗餘。今年6月30日海洋公園公司銀行結餘及現金約13.12億元,較一年前約7.113億元增加84%。
140萬人次入場 水上樂園佔廿萬
2022年度海洋公園入場人次為140萬,與上一年度相若,而去年新開的水上樂園帶來20萬人次,海洋公園收入按年上升15.6%,連同水上樂園,整體收入按年上升38.5%,每名訪客平均消費亦增加21.2%。海洋公園行政總裁黃嗣輝表示,各種入境防疫管制措施令公園接待旅客業務幾乎停頓,公園趁此全力提升本地訪客體驗,開拓園外的新收入來源。黃稱,雖經歷艱難一年,新業務拓展項目配合水上樂園開幕,使公司得以在2021至2022年度回復若干增長動力。
田:園區招標無果
立會撥款不可能持續
田北辰對海洋公園情况感擔心,亦不看好公園的業績,指園方目前最重要是尋找財團入標經營園區,「如無人入標,根本無辦法做下去」,又明言如情况維持至年底,立法會不可能一直向海洋公園撥款注資。田認為,現時經濟差,亦無遊客來港,不會有財團有意入標,政府亦不可能替私人生意尋找財團,香港與內地通關帶動旅遊業將會是海洋公園吸引投標的關鍵因素。田認為近日內地逐步放寬防疫政策,相信早晚會通關,因此,若海洋公園要求立法會撥款多一年亦可考慮。立法會議員陳家珮則認為強制關閉園區為上一屆政府的政策,相信今屆政府不會走回頭路,防疫審慎之餘應平衡經濟需要,不應再強制關閉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