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路旁鳳凰木需移除 質疑巡查漏眼促檢討
【明報專訊】發展局表示,9月16日巴富街塌樹意外後,樹木辦已要求所有樹木保養部門覆檢轄下路旁相對大型的4000多棵鳳凰木,保障公眾安全。截至10月底,因健康及結構問題要移除的鳳凰木多達60棵。長春社總監蘇國賢質疑,為何過去巡查未有發現問題,「是否近期突然惡化?還是日常巡查睇漏眼」,促政府檢討風險評估機制是否不足,形成漏洞。
發展局:覆檢有時間差 昔或無明顯問題
發展局解釋,該局2010年制定《樹木風險評估和管理安排指引》,及後不時按需要修訂及優化內容。在每年風雨季前,樹木管理部門會按《指引》為高人流車流地區的樹木評估風險。至於為樹木覆檢,是指在兩次定期檢查之間做額外檢查,因始終有時間差距,覆檢發現要移除的樹木,在過往檢測時可能無明顯健康或結構問題。另外,考慮到事件中鳳凰木倒塌情G,檢測人員覆檢路旁同類鳳凰木時,特別使用儀器協助更深入檢查土壤及樹根狀G,並因應樹木健康或結構問題安排移除以保障公眾安全。
現時全港逾1萬棵路旁鳳凰木,樹木辦已要求各樹木管理部門覆檢當中共4000多棵大型鳳凰木,當中60棵要移除,管理部門分別是建築署(12棵)、房屋署(1棵)、路政署(17棵)、水務署(1棵)及康文署(29棵)。其中38棵已移除,尚餘22棵正做移除前準備工作。樹木辦已提醒各部門若未能即時移除,亦應採取相應措施如圍封樹木,並張貼告示以提醒公眾。
長春社促建塌樹資料庫 訂篩查機制
另外,蘇國賢翻查過去紀錄發現,2009年至今本港最少有18宗鳳凰木倒塌個案,約一半是整棵樹倒塌,綜合這些個案的共通點,包括全是成熟大樹、大多生長於路旁、倒塌主因是真菌或白蟻侵蝕樹根。他促請政府盡快成立塌樹數據資料庫分析過去個案,有助找出較高風險樹種,以及制訂篩查機制,加強以目測法判斷外表無異樣的樹木有否潛在風險。
(城市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