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鐵過海後 荃灣線繁忙時間客跌17% 觀塘線跌10% 港鐵:反映有助分流
【明報專訊】港鐵東鐵線過海段通車至今逾4個月,港鐵表示與去年同期相比,東鐵線今年7月每日平均客量增長2.5%至53萬人次,而荃灣線及觀塘線在早上繁忙時間載客量分別下跌17%及10%,反映有助分流。港鐵下階段將為東鐵線旺角東站以北車站加裝自動月台閘門,「關鍵工作」是明年首季起更改25個月台停車位置。
東鐵7月每日客量按年增2.5%
東鐵線過海段今年5月15日通車,港鐵過境鐵路總管張志強稱,過海段通車後有助分流其他路線的客量,其中荃灣線及觀塘線在早上繁忙時間載客量分別下跌17%及10%;另外亦方便市民上班及參與活動,例如書展期間灣仔站及會展站乘客量比去年增加17%,約七成乘客經會展站到書展,其餘則經灣仔站。
東鐵11站將改停車位置
改善月台罅及乘客分佈不勻
港鐵計劃為東鐵線各站加裝自動月台閘門,事前須先調整11個車站共25個月台的停車位置。港鐵項目策劃及發展(車務)總經理丁嘉俊稱,新安排下大部分列車在月台將向南移一至兩卡,屆時列車會停泊在月台較筆直位置,以改善月台與車廂之間空隙問題,並令乘客分佈更平均。
丁嘉俊以太和站為例,乘客由大堂到「往金鐘方向」月台時與車尾較遠,因此大部分乘客都會選擇在車頭上車,令繁忙時間車頭較多人,「不時都會出現所謂『頭重尾輕』」,在實施新停車位置後,乘客到月台車頭或車尾距離將相若,令乘客不會集中在車頭上落。他表示因應措施,港鐵會陸續在須改動的月台地面貼上「藍、灰」兩款標貼,以資識別(見圖);港鐵又會調整「頭等核准器」拍卡機位置,並在同一月台另添置多一部。
涉及要調整停車位置的車站包括火炭、大學、太和、粉嶺、上水、落馬洲及羅湖站的全部月台;旺角東、九龍塘、大圍站、沙田的部分月台;馬場站及大埔墟站停車位置則毋須改動。
月台加閘門 明年馬場大埔墟先裝
丁嘉俊表示,港鐵現時已完成加裝自動月台閘門其中3項前期工作,包括加固月台結構、更換新信號系統及更換新列車,調整停車位置為「關鍵前期工作」之一。被問到港鐵計劃何時在東鐵線所有月台安裝自動閘門,丁稱港鐵將在明年年中於馬場及大埔墟站率先安裝,汲取經驗後,再在其他車站加裝閘門,惟未交代具體時間。至於整個加裝閘門工程涉及多少開支,港鐵僅回覆稱是動用內部資源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