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冷靜期驗屋 可減風險 報告促向退出交易買家收終止費
BCFSA報告建議,冷靜期(cooling-off period)將在報價被接受後的第二天開始計算,賣家必須在為期3天的冷靜期內提供合理方式讓買家檢查房屋;而買家即使退出購買協議也不能免去冷靜期,但屬法院命令的銷售或拍賣等情況例外。
報告還建議向退出交易的買家收取適度的終止費(termination fee),金額為房屋價格的0.1%至0.5%,並形容為「在防止輕率報價和識別銷售過程的干擾中取得平衡」。
其他建議包括引入出價前期限(pre-offer period),即樓盤掛牌後5個工作天賣家不能接受任何報價,還有一些旨在提高交易過程透明度的建議,例如分層物業掛牌時需提供關鍵文件,以及要求買家向賣家披露已提出的其他報價。
省府3月對房地產法案進行修訂,省財政廳長羅品珍(Selina Robinson)委託獨立監管機構就冷靜期和其他措施諮詢地產業持份者。
羅品珍昨日表示,近年經常聽到買家感到被迫承擔不合理風險,例如放棄房屋檢查,導致發生「恐怖故事」。她指省府正審視報告,希望盡快推動上月通過三讀的法案,但地產業也需時適應變化,「我需要與BCFSA和其他人就需要採取行動的時間範圍進行更多討論,當然是在買家保護期前後」,又指還有其他涉及整個地產業的建議。
BCFSA行政總裁莫里森(Blair Morrison)表示,將調整地產交易流程以推行冷靜期。
他指當局與來自本省地產業的超過140人舉行了20場諮詢會以蒐集意見撰寫報告,「我們認為這對消費者是核心、基本、良好的保護,應該在整個卑詩省實行,也希望確保這適用於地產業、經紀及律師等」,但這並非旨在解決本省住房負擔能力問題。
至於「暗標」(blind bidding)問題,即賣家毋須告訴潛在買家有關競爭報價的信息,該報告指缺乏透明度可能扭曲買家對市場公平的看法,或導致其對地產交易過程的不信任,又指人們擔心會造成估值過高,或以抬價方式令買家需支付更高價格。
BCFSA研究以公開競標(open-bidding)作為替代方案,並建議省府考慮現場拍賣、匿名披露其他報價等選項。
大溫地產經驗經紀林小姐(Angelina Lin)說,在以往正常情況下一般會給買方時間去驗樓和安排銀行貸款等,但在樓市很熱的時候,簽初步買賣合約的買家不敢下任何條件,當有多個買方出價時,屋主也不會挑附帶條件的買家,冷靜期當然可發揮其作用。
不過,最近樓市活動減少,比上月明顯減慢,買家選擇變多了,市況也自然調整,冷靜期存在意義便成疑。
是次管理局的建議中,也包括退出一方應繳付小額的終止費用,如原訂成交價的0.1%至0.5%。
林小姐指,不排除有準買家不介意付該費用。
她解釋,將房屋掛牌的屋主不會清楚知道出價準買家的背景,例如對方是否已做好貸款安排。假設有多個準買家,屋主先等第一名買家3天冷靜期,但若其退出,又需給第二名買家3天冷靜期,如此類推下,一間房屋可能要等數個冷靜期,雖然出現多個準買家都改變主意的機率低,但賣方也可能要等上一周或以上才最後找到買家。
林指,以50萬元的成交為例,該費用需約500元,但能否最終成交卻有多個因素決定。她以最近一客人個案為例,顧客看中一間柏文和已出價,豈料貸款出問題,其顧客無奈要退出合約,在該情況下,若果要付該終止費,無奈之處是其未能成交的理由卻不是顧客可控制。
至於較早前曾提到將出價透明化的系統,若果只適用於中央放盤系統(MLS)的樓盤,可能會使買賣變成「私營」。
林批評,目前新規仍有太多不清楚的地方,但希望當局不要一刀切,應多了解實際市場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