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手記:in與潮
【明報專訊】筆者並非一個追得上潮流的人,就算香港樂壇近年冒起的MIRROR及COLLAR,也只是從新聞略知一二,未有認真聽過他們的作品。
最近和一個廣州朋友聊起香港歌手,聽他對方皓玟、菊梓喬、許廷鏗等歌手如數家珍,甚至連黃伊汶、側田的出道與作品也滾瓜爛熟,果不負友輩給他「中華小曲庫」的稱號。
「沒想到你這麼in啊,連這些人都知道,我還以為廣州人最in也只停留在陳奕迅及容祖兒。」我忍不住讚歎,中華小曲庫卻突然吐出一句:「你知嗎,我們都不用『in』這個詞了,太有年代感。」
心中苦笑,確實在in這一方面筆者一直很out,只是沒料到現在原來連in也已是一種已out的說法。「那麼,你們怎樣形容很in這個意思?」「用『潮』啊!」中華小曲庫想都沒想就回答,筆者恍然大悟,對嘛,我們現在常說潮牌、國潮,不就是in嗎?
「那麼,你知道香港現在最紅的MIRROR和COLLAR嗎?」我問。「呃,沒聽聞過……」中華小曲庫語窒。
嘿嘿,最終還是我更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