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車保用條款疑反競爭 光顧獨立車房或失保障 競委調查
【明報專訊】競爭事務委員會正根據《競爭條例》,調查私家車保用條款限制車主光顧獨立車房,令服務選擇大減,致保養維修價格高昂。有議員稱部分汽車維修須用特定分析軟件,很多時車主只能光顧特約維修中心;車主雖可光顧獨立車房,但由於沒有原廠分析軟件,未必受保障。
競委邀車主網上提意見 月中截止
競委會正調查部分私家車製造商與進口商、分銷商或認可經銷商的協議,有否施加限制性保用條款,包括規定必須到特約維修中心(通常由分銷商擁有)維修保養,才能維持車輛保用有效;如在保用期內光顧獨立車房,車主可能須承擔車輛保用失效的風險。
競委會關注這些保用條款可能限制車主在保用期內光顧獨立車房,使獨立車房較難與特約維修中心競爭,不必要地令車主的服務選擇大減,最終導致高昂的保養及維修服務價格。競委會行政總裁畢仲明表示,期望調查能着力打擊有可能限制競爭的保用條款,他說若欠有效競爭可能導致維修保養費用更高昂,選擇亦會減少。
調查期間,競委會曾與市場參與者接觸,詳細分析私家車保用限制條款。為繼續調查並制定合適處理方法,競委會邀請私家車車主、獨立車房經營者等可於本月17日之前於網上提交意見。
議員:獨立車房未必有財力買軟件
立法會航運交通界議員易志明認為,私家車保用條款是否合理屬「言人人殊」及「兩難」,指出部分車廠的分析軟件使用費高昂,特約維修中心使用相關軟件配合維修,故費用較高。他說,很多獨立車房無財力購買軟件使用權,車房在無軟件配合下維修或損害車輛,車主要承擔保用失效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