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邊動脈疾病
周邊動脈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是一個常見的血液循環疾病,狹窄的動脈令四肢的血液供應減少。患有周邊動脈疾病的人,手或腿(通常是小腿)的血液供應不足會引起徵狀,例如走路時小腿疼痛——跛行(claudication)。周邊動脈疾病是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的徵象之一,通常改善生活方式,包括經常運動、健康的飲食方式、戒煙等都能有效控制周邊動脈疾病、不讓它惡化。
周邊動脈疾病的徵狀:
很多患者是沒有或只得輕微徵狀,但有些患者在走路時有小腿疼痛——跛行:小腿肌肉疼痛或抽筋,通常都是由活動(例如走路等)引發,但在休息一段時間(通常是幾分鐘)徵狀便會消失,疼痛的身體部位取決於狹窄或堵塞動脈的位置,小腿疼痛是最常見的。跛行的嚴重性因人而異,從輕微的不適至劇痛,嚴重的跛行令患者難於活動、包括走路及其他體育活動。
其他徵狀包括:做某些活動時(例如走路或上落樓梯等)臀部、大腿和小腿肌肉疼痛及抽筋;小腿麻木或痠軟;小腿和腳感覺冰涼(尤其是與另一邊的腿和腳比較);腳趾、腳和小腿出現難以癒合的潰瘍或瘡;小腿顏色改變(通常是較淺色、甚至的白色);小腿和腳的毛生長緩慢,甚至脫落;腳指甲的生長也緩慢;小腿和腳的脈搏變得弱,甚至很難摸到等。當周邊動脈疾病惡化,就算在休息,甚至躺下時也感到疼痛,有時甚至會妨礙睡眠,把腿懸在床邊或在臥室走動可能會暫時紓緩痛楚。
周邊動脈疾病的成因:
周邊動脈疾病通都是因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脂肪沉積在動脈壁減低血液流量。雖然我們較多談及出現在供應血液給心臟肌肉的冠狀動脈,其實動脈粥樣硬化也會同樣影響整個身體的其他動脈,若發生在供應血液給四肢時便會導致周邊動脈疾病。較少見的病因是血管發炎、四肢受傷、韌帶或肌肉的異常構造或位置、輻射暴露等。
周邊動脈疾病的高危因素:會增加患上周邊動脈疾病的高危因素,包括:抽煙、糖尿病、肥胖、高血壓、高膽固醇、年長、有周邊動脈疾病、冠心病及中風的家庭病史、少動多坐的生活習慣等。
周邊動脈疾病的併發症:
(一)嚴重的肢體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開始時可能是小腿或腳出現難以不癒合的瘡口、創傷或發炎,但可惡化並導致組織壞死,需要接受截肢手術。
(二)中風或心臟病發:動脈粥樣硬化也會影響供應血液給腦和心臟的血管、導致中風和心臟病發。
周邊動脈疾病的居家護理:
很多周邊動脈疾病的患者都能藉著改善生活方式防止病況惡化,包括:
(一)戒煙:抽煙傷害血管壁及令血管收縮,是導致周邊動脈疾病及令它惡化的主要病因,戒煙是減少併發症及防止惡化的最重要的方法。
(二)定時運動:這也是一個重要的方法,正確的運動能夠訓練肌肉,讓它們能更有效運用氧氣。
(三)健康的飲食方式:有益心臟健康的膳食,也可以減低患上因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周邊動脈疾病。
(四)小心使用藥物:不少不需醫生處方、可自行在藥房買到的藥物(尤其是治療傷風感冒的藥物)含會令血管收縮的偽麻黃鹼(Pseudoephedrine),所以,應先向醫生或藥劑師查詢。
文﹕郭詠觀醫生(Dr. Jason Kw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