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戰略家康世和:疫後人口出走勢加速
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其一最令人錯愕的情景,也許就是疫情高峰時期全球多國封城封關下大小城市的死寂,原先洶湧的人口流動剎那變得停滯。美籍戰略學者康世和(Parag Khanna)10月出版新書,部分內容正是回應上述衝擊,他主張新冠疫情迫使民眾重新思考定居何處,人口流動被封城封關打斷只屬短暫,長遠反而有增無減。康世和上月接受本報專訪,表明相信中國和印度等較為專制的國家會有更多民眾選擇「用腳投票」出走,跟尋求填補消減人口的西方發達國一拍即合,但他預料面臨人口頂峰壓力的中國,未來也會考慮吸引外來移民。
五大因素影響人口流動走勢
康世和是以數據分析為主打的戰略顧問公司FutureMap之創辦人兼管理合伙人,曾著書如《亞洲未來式》(The Future Is Asian)和《連結力:未來版圖》(Connectography)等探討全球化議題。談到新作Move: The Forces Uprooting Us(暫譯《遷移:改變我們生活方式的力量》),康世和向本報表示,新書主力探討人文地理學(human geography),「而遷移正是這學科的實質」。他嘗試理解促使人類遷移的各種政治、經濟以至科技等因素,他認為人類會以複雜方式回應這些因素,但其一試金石是「我們選擇住在什麼地方」。
在新書中,康世和探討了部分人文地理學因素如何影響人口流動的走勢,例子如下:
人口學:年輕的南方(發展中國家)可提供老化的北方(發達國)所需的勞動力
政治學:來自內戰和失敗國家以至逃離種族迫害或暴政等的難民和政治庇護申請者
經濟學:尋找機會的移民、因外判被遣散的工人,又或因金融危機被迫提早退休的僱員
科技:工業自動化取代工廠和後勤工種,演算法和人工智能令技術工種變冗餘
氣候:長期現象如溫度及海水水位上升,以至季節性天災如洪水或颱風
康世和認為,全球聯通(connectivity)程度上升會令以上因素的叠加影響再被倍增,進一步加速人口流動。他承認新冠封城確打斷近數十年來人們重新定居(resettlement)變得頻繁的趨勢,但強調這情况只是「人工製造和暫時性」 ,長遠反而加劇人口流動——疫情促使各地民眾重新思考他們要住在什麼地方,並開始找尋更佳選項。
「反移民」難阻西方發達國吸人
但誰會是新一波人口流動的大贏家?康世和傾向相信是對移民較為開放的西方傳統發達國,並指這趨勢不會被這些國家內部的反移民呼聲所動搖。他以美國為例,即使特朗普任內,美國社會仍是變得愈來愈種族多元和融合,「去年大選結果反映,即使『反移民』總統能上台也無法持久掌權」。他以英格蘭作對比,英國脫歐後增加限制人口流動,反而導致當地疫下出現貨車司機等勞動力短缺的困境。
康世和在書中指出,發達國將為年輕移民人才展開爭奪戰,其一關鍵在於富國面臨人口消減的壓力,不得不向外求,並跟尋求「用腳投票」的離國者一拍即合。他向本報表示,諸如中國、印度、菲律賓和土耳其等專制傾向較高的國家,正是「出境移民(emmigration)的最主要來源」,香港如今的移民潮便是例子。
他解釋,上述國家許多民眾都不喜歡現時政府管治,因此尋求出走。他承認誠然從選舉和政治局勢看,這些國家的保守派民族主義陣營確佔上風,但其支持者大多較年長,「如果要觀察趨勢,焦點應放在年輕人身上……畢竟長遠而言還是年輕人奪回優勢」。
中國人口觸頂
吸納移民成出路
談到中國,康世和指出另一走向的可能性。他指中國社會年齡結構過於不平衡,全國人口料將在這個10年達至高峰然後下滑,但他相信北京近年出台的兩孩以至三孩政策不會成功,預測中國屆時需考慮接受更多移民入境。明報記者 周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