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候選人覆問卷 11人撐私樓限呎 9人反對14人立場未明 6人倡訂人均居住面積限制
【明報專訊】距立法會選舉不足兩周,本報早前向聯絡到的150名候選人發出問卷了解他們對政治、民生議題的看法,周一(6日)刊出第一集,今集關注候選人對房屋、教育議題的立場,以及是否支持特首林鄭月娥連任。
中央關注港人居住環境,發展局早前表示考慮賣地時,限制私人住宅最細面積。對於是否支持立法限制私樓單位最低面積,已回覆的40名候選人中有11人支持,文思怡、林日豐、黃偉信、周文港建議由220至400平方呎不等,陳凱欣、黃梓謙等6人則支持以人均居住面積限制。反對有9人,田北辰擔心限最低面積會減少供應,翁健認為做法扭曲市場經濟。另有14人未明言立場,教育界文詩詠憂發展商爭相興建面積極接近「最低面積」的單位,林筱魯認為癥結在於土地儲備不足。
建議最低呎數 220呎至400呎不等
支持設最低呎數的候選人中,黃成智、林日豐和盛智文建議250呎;文思怡則提出220呎,但擔心不良後果,包括令市場單位供應減少、樓價上升,使市民更難上車,認為政府要多管齊下,如增加土地、資助房屋供應。黃偉信則稱,北部都會區和明日大嶼支持下,政府應考慮參考新加坡及深圳,把私人樓宇面積最低呎數提升到270至300呎,並指這目標可透過推動公私營合作,釋放新界農地。周文港更提出最低面積為400呎。
潘焯鴻、盧維思、陳凱欣、陳子中、黃梓謙和馮檢基6人支持立法,但認為是要規限最低人均居住面積。馮稱,限制私樓單位最低面積意義不大,指香港人均居住面積約為161平方呎,新加坡則是323方呎,他建議分兩階段改善:立例規定每人最低居住面積為160呎,之後規定人均居住面積為320呎。陳子中認為不論公屋、私樓,都應將人均居住面積提升至最少200平方呎,政府應在土地及房屋規劃上配合。
黃梓謙倡參考內地人均居住標準
黃梓謙則舉內地和外國例子,如內地城鎮人均居住面積可分為140平方呎的「底線標準」、215平方呎至323平方呎的「提升標準」等,認為香港可參考不同地方,訂定適合香港的法例。
田北辰反建議只准售予港人
反對限私樓最低面積有9名候選人,其中劉卓裕表示香港實行市場經濟,且有供求需要,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才是解決住屋問題的首要之道。田北辰反建議,與其限制面積,不如限制新發售私樓與其後轉售,業主必須是香港永久居民。陳澤斌認為,現時樓價高企,並非推動最低面積的時機。
至於14名無明言立場的候選人則提出不同擔憂。文詩詠稱反對單位愈起愈細,但對立法成效有質疑,稱地價、建築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憂發展商會爭相興建面積極接近「最低面積」的住宅單位,令較大單位比例會比立法前更低,香港人仍是愈住愈細。
林至鬖P稱,建築成本和地價貴是事實,立法可能令發展商減少投地,供應進一步減少。丁健華稱,立法雖可保障市民人均居住面積,但質疑會否進一步推高樓價,建議政府提供低息貸款助教師置業。
本報周一(6日)刊出首集候選人問卷回覆,獲39名候選人回覆,報道後新界北曾麗文再回覆本報,故今次有40人回覆。
立法會選舉共有153名候選人,名單見選舉事務處網站。
明報記者
(立法會選舉.明報問卷)
(二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