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GBA專題:河套幹什麼
【明報專訊】港府《2021年施政報告》提出「雙城三圈」概念,位於深圳福田區南部與香港河套區接壤處、面積3.89平方公里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下稱合作區),正好位於「三圈」之一的港深緊密互動圈。河套區因1990年代治理深圳河而出現,輾轉多年,2017年由深港提出成立的合作區,戰略地位已與前海、南沙與橫琴看齊,更負起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助推大灣區科創建設的作用。有學者認為透過合作區,香港與深圳可發展「前研後產」功能,並形成科研在河套、創業到前海的東西向合作格局。明報記者 陳子凌
作用
建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 冀協同效應
根據2017年1月港府與深圳市政府簽署的《關於港深推進落馬洲河套地區共同發展的合作備忘錄》,港深兩地政府同意在落馬洲河套地區開拓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港深創科園),亦同意支持深圳河北側毗鄰河套地區發展深圳科創園區(深圳園區),以構建一個具聚集力和協同效應的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其中,深圳園區面積3.02平方公里,港深創科園面積約0.87平方公里,構成「一區兩園」。今年3月全國人大通過的《十四五規劃綱要》,把合作區納入粵港澳四個重大合作平台之一,令其重要性與前海、南沙及橫琴看齊。
顧名思義,合作區以科創主導,在《十四五規劃綱要》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背景下,合作區的目標作用包括充分發揮深港優勢,強化兩地合作,攜手打造深港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先導區域,助推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港深各有重點 冀助全球科企進內地
合作區的功能上,港方的港深創科園重點發展醫療科技、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機械人、新材料、微電子和金融科技六大科研領域;深方的深圳園區則重點發展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智慧城市、金融科技等產業。面積相當於科學園3倍的港深創科園,除可提供更多空間擴展香港的創科生態圈,園區企業亦有望借助深圳園區的供應鏈、生產力及人力資源發展;同時全球科研企業可借助港深創科優勢,加速進入中國市場,合作區期望這些優勢有助匯聚全球科研人才,塑造國際創科樞紐。
進展
《施政報告》提出整合成新田科技城
深圳園區規劃範圍包括福田保稅區、福田口岸、皇崗口岸。本港方面,今年10月公布的《施政報告》提到,港深創科園與落馬洲/新田一帶地方,將整合成新田科技城,善用落馬洲管制站遷往深圳新皇崗口岸後騰出的土地和毗鄰的部分魚塘和鄉郊土地,加上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內原有用地規劃,將增加合共約150公頃土地作創科用途。
科技園公司承租深圳分園 企業先落戶
對比起深圳園區的基建成熟,香港的港深創科園發展相對滯後,加上基建需時,最快明年底才可交付首幅土地,第一批共8座樓宇料最快2024年底起分階段建成。因此,為讓有興趣的機構和企業可盡早在合作區展開科研和業務,兩地政府同意先由香港科技園公司承租及管理深圳園區的部分物業空間(深圳分園),讓有意進駐大灣區的初創企業、中小企及領先科技公司先落戶深圳,待港深創科園第一期落成後再回駐香港。科技園公司亦將在深圳分園設立大灣區「創科飛躍學院」(InnoAcademy),為兩地創科人才提供資源中心、培訓樞紐以及交流平台;並通過設立大灣區「創科快線」(InnoExpress),為香港及內地創科企業提供業務發展支援服務。今年10月14日,香港科技園公司的深圳分園正式開園,作為過渡辦公場地的深港聯合辦公室亦開始營運。
除了租用深圳物業,根據今年9月簽署的《關於推進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一區兩園」建設的合作安排》,兩地政府還同意合作推動人才、資金、物資、數據等創科資源有效流動,便利兩地科研人員和科技企業僱員往來,促進港深科研基礎設施、科研儀器和設備開放共享及研究兩地數據資源跨境互通和協同應用。此外,雙方將就探索特定政策及措施,先行先試,包括研究建立港深聯合資助項目庫,分享項目資訊;探討制訂鼓勵科研或相關人才進駐合作區的措施、研究加強吸引兩地創科企業、創投資金跨境流通和融資,以及專業機構服務進駐的支持措施;深化兩地在診斷、藥品、醫療器械及先進治療等生物醫藥範疇協同研發。
科研項目
港多間大學項目深圳園區落地
雖然港深創科園有待落成,但近兩年深圳園區已有超過140個科研項目落地,港大、科大、中大、理大和城大亦已有科研項目於深圳園區落戶運行,另外7個創新創業基地將相繼啟用。其中,科大於去年5月成立香港科技大學深港協同創新研究院(深圳福田),首批實驗室包括微電子與微系統增材製造技術。由城大與福田區政府合建的香港城市大學深圳福田研究院亦於去年3月入駐深圳園區,重點發展能源材料、功能材料、結構材料、生物材料、材料分析科學五大科研領域。此外,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亦在深圳園區設立臨H與轉化醫學研究中心,專門從事臨H與轉化醫學研究。
深圳設平台發展量子科技
內地學府的科研項目也已落戶深圳園區,其中深圳國際量子研究院是由深圳市政府及南方科技大學共建的共享共用研究和交流合作平台,主要圍繞量子科技,包括量子材料、量子計算、量子精密測量等領域。
展望
冀港經濟貢獻年520億 創5.2萬職
創科局長薛永恆表示,全面發展後的港深創科園,對香港的經濟貢獻預計每年可達到約520億元,並創造約5.2萬個本地職位,長遠將成推動港深兩地創科產業生態鏈,以及建設大灣區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引擎,並為本地青年創造大量就業和創業機會。另外,財政司長陳茂波曾表示,有意在港深創科園與深圳園區之間興建一座行人天橋,方便「一區兩園」人士往來,但建橋建議是否已獲官方批准等,目前未有最新進展;另邊廂,為配合香港發展河套以及改善市內交通,深圳市政府已重建皇崗口岸,並主動騰出土地實行「一地兩檢」和取消貨檢釋出土地配合合作區發展。對於如何連接兩園,理大校長滕錦光亦提出應該以合作區為試點,簡化兩地通關手續,取消不必要的限制,再衡量能否逐步推廣至大灣區其他地方,以促進大灣區發展。
科研在河套 創業到前海
前海定位深港現代服務業的合作,而河套地區定位高新科技研究。港區全國政協、中大工程學院(外務)副院長黃錦輝指出,香港與深圳可合作發展「前研後產」,因香港在基礎研究上表現卓越,先由香港作基礎研究、技術研發,再通過深圳測試,進而面向大灣區量產,打開市場。此外,香港的融資服務發展成熟,可為合作區內的科技企業提供專業融資。黃錦輝預期,日後香港研究人員將傾向到河套地區,有意創業者則到前海,形成「西有前海,東有河套」的未來深港合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