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局研保育策略 未提濕地緩衝區 環團憂研究為名 降發展門檻為實
【明報專訊】政府提出發展新界北成為「北部都會區」,環境局長黃錦星接受本報訪問表示,政府會動用公帑收回當中約700公頃私人魚塘和濕地,亦會針對《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中提出設立濕地保育公園及自然生態公園的建議進行策略研究,以決定建立相關公園的具體土地範圍及管理模式,強調以科學為基礎。不過有環團指,研究不包括面積逾1000公頃、未被納入保育的濕地緩衝區,變相將新界北的濕地和魚塘分級,擔心政府以研究為名,實際是將濕地「鬆綁」,降低發展門檻。
明報記者 馬耀森
政府提出保育北區約2000公頃的魚塘及濕地,主要涵蓋「濕地保育區」的土地,以及白泥及流浮山一帶海濱土地,但未提及外圍的「濕地緩衝區」。被問到是否「保內不保外」,以及政府會否動用公帑收回部分「濕地緩衝區」,黃錦星並沒正面回應,只表示區內發展項目仍須環評。
黃錦星:按保育價值決定範圍
黃錦星說,新界北部分濕地過去遭忽視,生態價值下降,政府提出積極保育濕地和魚塘是突破,涉宏觀策略,一方面以保育為原則,而隨虓s界北人口增長,濕地保育公園亦可供市民作康樂用途。?
他又強調,政府從未試過積極保育新界北一帶濕地和魚塘,長遠可提升其生態價值,但要有研究基礎,以確認高生態價值地點,決定「邊度需要保育,邊度可以鬆齱v。
據《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該2000公頃被納入保育的濕地和魚塘包括南生圍、三寶樹、蠔殼圍、尖鼻嘴及沙嶺/南坑等地,大部分位於濕地保育區內;至於外圍的濕地緩衝區,佔地約1200公頃,當中約四成劃為可作住宅發展的土地。
研同時諮詢公眾及環諮會省時
至於環評程序,黃錦星稱政府會研究如何「善用時間」,例如把現時環評報告諮詢公眾及諮詢環境諮詢委員會的安排,研究壓縮所需時間;而該兩項程序縱使同時進行,亦「無損任何洁v。
「綠道」連接地質及濕地公園
黃錦星指,將來沿深圳河,由西至東會形成一條綠道,將現有生態資源連接,例如東面有世界級的地質公園,西面有拉姆薩爾濕地,而綠道將兩者連接,既可增加「生態容量」,市民亦多了一條可在一日內行完的郊遊徑。他又稱,新界北邊境亦有具建築及歷史特色的碉堡,而東面的擬議紅花嶺郊野公園具相當生態價值,與北面的梧桐山公園,以及南面的八仙嶺郊野公園融合。
被問到政府會否重啟探討開發郊野公園邊陲,黃錦星指,北部都會區提出的建議,「某程度上擴闊了空間規劃,各方應聚焦如何善用空間,對短中長期效益會更明顯」。?
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表示,擔心環境局的研究只涵蓋濕地保育公園範圍,忽略未被納入公園的濕地和魚塘。他指港府1990年代的研究已肯定濕地緩衝區的生態價值,故以規劃方式限制發展,擔心環境局以研究為名,實際為濕地緩衝區的土地鬆綁。
另外,吳希文稱現時環評報告的公眾諮詢期只有30日,其間環諮會已可開會討論相關報告,並向環保署長提出意見,看不到再有壓縮空間;又認為環諮會開會前可參考公眾意見會較理想。
港府研究曾肯定緩衝區價值
香港濕地保育協會主席文志森表示支持政府以收回土地方式保育濕地和魚塘,是政策重大改變,促政府日後開放濕地保育公園予市民使用,惟部分生態敏感地點則應設限,以免罕有物種受滋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