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優質教育基金157萬 助中學教授中史歷史 浸大推抗日互動地圖 重演衛港烽煙
【明報專訊】隨荇伅▲b推進,電子互動地圖上代表日軍的紅色軍人圖示南下步步進逼香港,代表駐港英軍的藍色軍人則節節敗退……歷時18日的1941年香港保衛戰濃縮成數分鐘,地圖上紅藍攻守,重演80年前的烽煙。浸大近月推出該場戰役的互動地圖,使用者可了解參戰部隊行軍路線,亦有資料庫簡介當時軍事建築、經歷戰役者的故事、日軍戰爭罪行等(見另稿),學生能跳出書本,以生動方式認識二戰史料。開發地圖的浸大歷史系副教授鄺智文說,香港保衛戰影響往後本港歷史發展,盼地圖助中學教師備課及教授相關內容。
本港1941年經歷保衛戰後遭日軍佔據,開始「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據時期,中學中史及歷史科課程均涵蓋該段歷史。鄺智文團隊2019年獲優質教育基金撥款157萬元,為中學開發電子互動地圖講解香港保衛戰。
圖示隨時間移動 簡介兩軍攻守位置
地圖重點功能之一是地圖上分別代表日軍及英軍的紅藍色軍人圖示隨時間移動,讓地圖使用者追蹤戰役發展。日軍在1941年12月8日從深圳南下,不消數天已擊潰英軍設在橫跨新界東西的醉酒灣防線,抵達九龍,英軍退守港島。至戰爭中段,日軍在北角至筲箕灣一帶登陸港島,逐漸向港島西推進。日軍12月25日攻至灣仔附近,逼近位於現時香港公園的總司令部,同日英軍投降。
除簡介兩軍進攻及防守位置,地圖亦標示當時位於全港各地的炮台、機槍堡、指揮部等逾300個防衛設施。使用者按入地圖上相關設施的圖示,可了解設施類別、建造年份等資料;浸大團隊到過部分防衛設施的遺址現場拍照,並上載照片至資料庫。互動地圖亦載有香港保衛戰及日據期間拍下的照片,並標示拍攝位置,例如一張標記在近現時銅鑼灣維園的舊照,是1941年日軍砲擊當地的照片,相中多處樓宇之間冒煙;亦有相片在尖沙嘴鐘樓附近拍攝,一批日軍士兵正步向鐘樓,地圖的描述指當時正值日據時期,日軍為拍攝宣傳電影重演進攻尖沙嘴火車站一幕。
不同戰事會影響整場戰爭的走勢,鄺智文說,課本難以用文字說清多場戰事之間的關係,但以互動地圖形式表達,學生可更易明白軍隊按軍事形勢改變戰略,導致之後戰事發展不同。
團隊研數千頁檔案核實資料
研究19世紀至20世紀中香港及亞洲軍事歷史的鄺智文說,「18日(保衛戰)、3年8個月(日據時期)好像不是很長時間,但它對戰後香港政策傾向有影響」,部分二戰後出任港府高官者曾經歷香港保衛戰,影響他們對政策的取態。
香港保衛戰距今80年,開發地圖時鄺智文的團隊研究數千頁檔案文獻,當中不少來自英國、日本及本港的官方資料,以核實當年戰役資料。電子互動地圖已開放予公眾免費使用,鄺的團隊將持續更新地圖的歷史資料,並會按現有版本設計更簡單易看的「課室版」地圖,讓教師備課時參考。
■香港戰役電子互動地圖
網址:digital.lib.hkbu.edu.hk/1941hkbattle/zht/map.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