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址曾為華裔移民墓地 新西敏中學新校舍啟用
【明報專訊】新西敏中學(New Westminster Secondary School)的新校舍經過3年的興建工程,昨日(14日)正式舉行剪綵啟用儀式。該中學舊址是建於一個被荒廢多年的墓地上,一半或以上死者是早期的華裔移民。和解倡權組織認為,遷址安排是為和解採取行動的榜樣。
該中學的舊址在8街(8th St.)上,由8路(8th Ave.)至10路(10th Ave.)一段,於1800中葉至1920年間用作埋葬來自華裔、原住民、錫克社區和精神病院病逝的死者。該校大約在1948年動工興建。
加和會會長朱偉光表示,該中學新開幕是較獨特,因為校舍在充分的理由下由一個地方遷往另一地點。舊址是建於Douglas墓地之上,它埋有非白人、邊緣人士及原住民。
新西敏原住民部族Qayqayt First Nation酋長Rhonda Larrabee憶述於90年代與其區內一省議員查看與該舊址有關的歷史檔案,「對很多人而言,那令人很感觸。我一半是華裔,而葬在那兒有一半,或者大部分都是華裔移民。」
加和會多年來爭取新校舍不應原地重建,朱偉光讚揚當局最終另覓地點重建的做法。他回憶當時物色新地點時,曾先進行考察確保新址不是一個墓地,「市政府很體恤地與校區換地,因此新校舍選在現時的新地點上。經過多年的游說和社區支持,我們今天才可見到現狀。」
朱偉光:期望能為和解對話鋪路
他說,期望該中學的開幕和舊址的建議紀念設施,可以為展開和解對話鋪路。
新西敏校區督學Karim Hachlaf指出,中學舊校舍因為老舊和防震能力問題,當局在多年前開始籌備重建。而拆卸舊校舍預計可在明年春季或夏季動工。至於有關紀念公園概念計劃的工作現已展開,但屬非常初步階段,與該地點曾有歷史聯繫的社會組織正就如何發展該土地提供意見。
當省政府公布重建該校時,指新校舍預算1.06億元。新校舍可容納9至12年級近2000名學生,也是新西敏唯一中學,建有多項現代化設備,包括一個可坐1260人的表演劇場,和專用於藝術及音樂等方面學習的班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