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7
    星期一

全港麻雀數量6年新低 觀鳥會:新樓多幕牆設計 不利築巢

[2021.09.27] 發表
香港觀鳥會最新調查發現,本港麻雀數量銳減三成,各區中以深水埗的麻雀(圖)密度最高,每條調查路線平均錄得逾110隻,估計與區內人口密度較高及舊樓較多有關。(賴俊傑攝)

【明報專訊】香港觀鳥會調查發現,今年全港錄得約21.1萬隻樹麻雀(俗稱麻雀),較2016年首次普查的30.5萬隻減少約三成,亦是6年來最少。觀鳥會估計或與新型樓宇多採用幕牆式設計,不利雀鳥築巢有關;而市區昆蟲減少,亦致麻雀覓食及育雛困難。

明報記者

香港觀鳥會連續第六年做「全港麻雀普查」,於今年5月上旬調查,路線覆蓋全港18區合共88條,每條長約1公里,調查員記錄麻雀數量,再推算出全港麻雀數字。結果發現,深水埗是18區麻雀平均密度最高的地區,其次為屯門、沙田及九龍城等,錄得麻雀密度最低的地區為西貢。

深水埗最密集 西貢最稀

調查又發現,各種生境的麻雀數量均下降,包括住宅區、工業區及休憩用地等,反映是廣泛現象,以公園為例,6年前一條1公里長的調查路線錄得75隻麻雀,今年不足50隻;商業區的麻雀平均數量亦由6年前約60隻下降至20隻,當中或與疫情有關,商業活動減少或影響麻雀到餐聽或麵包店外覓食。

普遍生境雀量均跌 市區昆蟲減 難覓食

不過,香港觀鳥會高級研究專員彭俊超表示,現階段無法確定麻雀數量下降是否已成長期趨勢,但可能是早期警號,仍需持續監察及研究。

另外,香港觀鳥會亦調查140個麻雀鳥巢,當中82%於人工建築物上築巢,包括排氣口或排水口、大廈外牆、屋簷、冷氣機、橋底狹縫等,僅18%麻雀於植被上築巢。

籲針對性滅蟲 為雀「留食」

3至6月築巢旺季 宜避干擾

該會指,近年歐洲、印度或北美亦有研究顯示麻雀數量減少,不過是當地常見的家麻雀,在分類學與本地的樹麻雀同屬;日本則有樹麻雀數量減少的研究,原因是城市食物減少及築巢位置不足等。

香港觀鳥會呼籲物管公司避免使用非針對性的滅蟲防治方法,例如以噴灑方法滅蟲,會一併消滅原本在植被上停留的昆蟲,令麻雀減少覓食機會。

觀鳥會又表示,每年3至6月是麻雀繁殖季節,呼籲市民體諒牠們在樓宇外牆或縫隙築巢,不要干擾繁殖中的鳥類。

(城市保育)

更多港聞
李家超率專家赴深圳商通關
【明報專訊】政務司長李家超昨率團到深圳,與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黃柳權及國家衛健委專家會面,雙方就防疫抗疫策略、逐步有序恢復與內地通關交換意見。... 詳情
民建聯倡預售新界北居屋  惠邊緣中產
【明報專訊】特首林鄭月娥下周三(10月6日)發表《施政報告》,民建聯昨對房策提出多項建議,其中包括推出「新居屋計劃」,透過預售新界北等5年樓... 詳情
遙距覆診省時  患糖尿劍手專注練習
【明報專訊】九龍中醫院聯網去年8月試行雲端診所系統,讓病情穩定患者以視像通訊覆診,省卻進出醫院時間,亦減低感染新冠病毒風險,系統現覆蓋聯網近... 詳情
調查:外判治蟲工防暑裝備不足  三成酷熱下感不適
【明報專訊】香港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調查酷熱天氣對政府外判防治蟲鼠工人的影響,發現64%工人在33℃或以上的環境,每日工作6至8小時;28.... 詳情
機械人陪長者晨操 將設無接觸健康監察
【明報專訊】在疫情之下,安老院舍長者與家人見面的時間大減,他們的身心健康惹人關注。有初創公司想出,利用小型機械人為院舍長者提供各種資訊、影音...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