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麻雀數量6年新低 觀鳥會:新樓多幕牆設計 不利築巢
【明報專訊】香港觀鳥會調查發現,今年全港錄得約21.1萬隻樹麻雀(俗稱麻雀),較2016年首次普查的30.5萬隻減少約三成,亦是6年來最少。觀鳥會估計或與新型樓宇多採用幕牆式設計,不利雀鳥築巢有關;而市區昆蟲減少,亦致麻雀覓食及育雛困難。
明報記者
香港觀鳥會連續第六年做「全港麻雀普查」,於今年5月上旬調查,路線覆蓋全港18區合共88條,每條長約1公里,調查員記錄麻雀數量,再推算出全港麻雀數字。結果發現,深水埗是18區麻雀平均密度最高的地區,其次為屯門、沙田及九龍城等,錄得麻雀密度最低的地區為西貢。
深水埗最密集 西貢最稀
調查又發現,各種生境的麻雀數量均下降,包括住宅區、工業區及休憩用地等,反映是廣泛現象,以公園為例,6年前一條1公里長的調查路線錄得75隻麻雀,今年不足50隻;商業區的麻雀平均數量亦由6年前約60隻下降至20隻,當中或與疫情有關,商業活動減少或影響麻雀到餐聽或麵包店外覓食。
普遍生境雀量均跌 市區昆蟲減 難覓食
不過,香港觀鳥會高級研究專員彭俊超表示,現階段無法確定麻雀數量下降是否已成長期趨勢,但可能是早期警號,仍需持續監察及研究。
另外,香港觀鳥會亦調查140個麻雀鳥巢,當中82%於人工建築物上築巢,包括排氣口或排水口、大廈外牆、屋簷、冷氣機、橋底狹縫等,僅18%麻雀於植被上築巢。
籲針對性滅蟲 為雀「留食」
3至6月築巢旺季 宜避干擾
該會指,近年歐洲、印度或北美亦有研究顯示麻雀數量減少,不過是當地常見的家麻雀,在分類學與本地的樹麻雀同屬;日本則有樹麻雀數量減少的研究,原因是城市食物減少及築巢位置不足等。
香港觀鳥會呼籲物管公司避免使用非針對性的滅蟲防治方法,例如以噴灑方法滅蟲,會一併消滅原本在植被上停留的昆蟲,令麻雀減少覓食機會。
觀鳥會又表示,每年3至6月是麻雀繁殖季節,呼籲市民體諒牠們在樓宇外牆或縫隙築巢,不要干擾繁殖中的鳥類。
(城市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