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綸:濕地緩衝區地積比研「提高一點」
【明報專訊】為尋覓更多土地增建房屋,政府正檢討新界濕地緩衝區的界定及所要求的評估。發展局長黃偉綸昨表示,后海灣濕地緩衝區非不能發展,但當局會考慮將發展密度較目前「再提高一點」,有待發展局轄下「精簡發展管制督導小組」完成研究才能確定。有環團擔心,放寬濕地緩衝區地積比率會影響濕地保育區的生態。
本報昨報道,據了解,政府其中一個檢討方向是容許在濕地緩衝區內的發展項目可於區外補償。黃偉綸昨出席「建造業安全周2021」開幕禮後,被問到會否考慮區外補償,他未有正面回應,強調濕地緩衝區並非不可以有任何形式發展,區內亦有部分發展項目獲批,但考慮這些發展時需小心評估對環境影響。
黃偉綸說,政府的研究方向是如何一方面確保對環境的影響減至最少,現時濕地緩衝區內的發展地積比率相當低,由0.4倍至不超過1倍,社會上亦有意見稱可否提高多一點,而仍能夠保證濕地緩衝區的功能,精簡發展管制小組會研究這方面。至於涉及地點,黃表示言之尚早。
環團憂損后海灣生態 違不准「淨減少」原則
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表示,現時濕地緩衝區內已有發展項目的地積比率達1倍,若再提升,除影響雀鳥飛行路線,亦破壞后海灣濕地的完整性,有違濕地緩衝區內發展不可出現「淨減少」的規劃原則。
發展局回覆本報查詢稱,督導小組即將向聯合委員會建議,在已獲批的土地改劃申請完成相關分區計劃大綱草圖修訂前,同步開始處理有關的契約修訂申請,讓發展計劃能加快落實。
另外,黃偉綸表示,政府已覓得330公頃土地,料未來10年可提供逾31萬個房屋單位,是近年房屋土地供應首次超越長遠房屋策略的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