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新申請下跌 等逾5年未上樓10年增50倍
【明報專訊】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本月中曾表明期盼香港房屋問題改善告別茤苤A惟本港最新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已升至5.8年;房屋署解釋,公屋輪候時間上升很大程度因未能消化現有及新增公屋申請。房委會數據顯示,自2012年起每年新增公屋一般申請(包括家庭及長者一人申請)呈跌勢,2019/20年度有1.92萬宗,較5年前減近兩成,更較2011/12年度減近四成;非長者一人新增申請亦在5年內大減43%;惟等待逾5年而未獲配屋的一般申請亦不斷上升,去年增至3.38萬宗,創最少10年新高,更較2011年大增逾50倍。有房委會委員關注,即使新增需求減少,公屋供應仍無法紓緩長期累積需求,料未來5年公屋輪候時間仍處高位。
截至今年3月底,房委會接獲約25.38萬宗公屋申請,包括約15.33萬宗一般申請,以及約10.05萬宗配額及計分制一人申請,而一般申請平均輪候時間增至5.8年,創22年來新高。
王天予:未能消化持續增長輪候隊伍
房屋署長王天予本月12日於房委會大會稱,過去5年新增公屋一般申請逾9.5萬宗,同期房署則編配共8.89萬個單位予一般申請者,稱公屋平均輪候時間久居不下,「很大程度由於公屋供應未能迅速消化現有及每天都在增長的輪候隊伍」。
本報翻查過去10年的房委會文件,發現自2011/12年度開始,每年新增的公屋一般申請及一人申請幾近逐年減少,當年新增的一般申請達3.16萬宗,至2015/16年度已減至2.37萬宗,最新數字至2019/20年度只有1.92萬宗,較11/12年度減少近四成。至於新增的非長者一人申請,亦由11/12年度的3.11萬宗減至15/16年度的1.61萬宗,至19/20年度更減至9100宗,減幅較11/12年度達七成。
雖然每年新增申請減少,但公屋輪候冊現有申請的累積年期卻愈來愈長。房委會數據顯示,過去10年輪候逾5年而未獲配屋的一般申請宗數急增,由2011年的620宗,大增至2016年的1.41萬宗,至去年更增至3.38萬宗,對比2011年增幅超過50倍。
招國偉:新申請減或嫌輪候太久
料未來5年輪候時間仍處高位
房委會委員、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表示,相信近年新增的公屋申請減少,除因房委會加強抽查申請者資格,剔走不符資格的申請者,特別是一人申請者外,亦不排除有市民覺得輪候時間太長,選擇放棄申請。
他認為,即使新增需求減少,但近年平均輪候公屋時間持續上升,顯示供應未能夠紓緩長期累積需求,加上近年供應仍未做到長策要求,相信要待之後5年、即2026年後有望大幅增加供應,未來5年公屋輪候時間仍會處於高位。
私樓地改建公營屋多未動工
測量師稱或拖慢市場供應
另一委員、測量師學會土地政策小組主席劉振江表示,政府將公私營房屋比例由6:4轉作7:3後,已將原先不少興建私樓的土地發展公營房屋,但這些土地至今仍未建屋,認為反而可能拖慢原先市場上的房屋供應。
他又表示,按目前房委會進度,公屋供應將處於「頭輕尾重」,認為有需要加快前期規劃、基建等發展流程。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