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海外近百年 天龍山石窟佛首回故里
【明報專訊】山西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昨日正式回歸故里,並亮相太原市天龍山石窟博物館「復興路上 國寶歸來」特展作永久展示。該佛頭去年在日本拍賣受阻,經一輪追索,成為近百年來第一件從日本回歸天龍山石窟的珍貴流失文物。
在昨日佛首回歸儀式上,佛首捐贈人、日本東瀛國際拍賣株式會社董事長張榮獲太原市頒授「榮譽市民」稱號。中新社引述張榮稱,「我是無償捐贈,佛首回到故土,就是對我最好的褒獎」。他表示,將把太原市政府頒發的獎金捐出,用於支持文物追索返還工作。
該佛首從發現到追索回國,僅用了3個月的時間。央視報道,去年9月14日,國家文物局發現日本東瀛國際拍賣株式會社擬於東京拍賣一尊「唐天龍山石雕佛頭」,疑是太原市天龍山石窟流失文物。於是迅速組織鑑定,判斷其確屬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佛龕主尊佛像的被盜佛首,年代為隋代,於1924年前後被盜鑿並非法盜運出境。
國家文物局立即啟動追索機制,在去年10月15日致函拍賣行,要求終止與佛首相關拍賣和宣傳。翌日拍賣撤銷。國家文物局又聯絡張榮,鼓勵其促成文物回歸。至10月31日,張榮與日籍文物持有人談判完成洽購,並決定將佛首捐給中國政府。同年12月12日12時,佛首運抵北京。
這尊佛首長33.7厘米,寬30.4厘米,高44.5厘米,重55.5公斤,主要由石英和方解石構成。佛首內部一致性較好,無顯著裂隙。頂部和耳部發現彩繪痕?,推斷佛像原始狀態應有彩繪。鼻翼及鼻樑部位存有機材料,推斷有修復經歷。
細觀這尊佛首,面部表情十分慈祥,嘴角微微上揚,眼睛彷彿也笑得瞇成一條縫。不過,天龍山石窟卻自然風化侵蝕較為嚴重,在第8窟中,該佛首的佛身部分僅能看出大致輪廓,而佛身細部的雕刻紋飾已經完全看不到了。
隋石窟雕塑
1920年代盜鑿運出境
天龍山石窟開鑿於北朝晚期至隋唐時期,是中原地區代表性佛教石窟,在中國石窟雕塑發展藝術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中第8窟是天龍山石窟中規模最大,且唯一有明確開鑿紀年的石窟,應為公元584年,也就是隋開皇四年開鑿。
1920年代,有很多探險家來到天龍山石窟,拍攝了大量照片,並引來巨大災難。當年在日本古董行「山中商會」的驅動下,天龍山石窟被大規模盜鑿,涉及超過240尊雕像,幾乎所有造像頭部,甚至全身被盜運境外,並流落在多家日本、歐美博物館及私人收藏家手中,其受破壞程度在中國石窟中最為慘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