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權席捲全球 東奧難保中立
IOC 修例有限度表態 黑人選手難評風險做自己
1968年,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丁路德金遇刺,美國黑人民運推上巔峰,也反映在同年的墨西哥城奧運上。男子200米跑金牌得主Tommie Smith與銅牌隊友John Carlos,一同在頒獎台上低頭,單手舉拳,成為當屆比賽象徵。去年多名黑人遭警察施暴後喪命,再觸發美國黑人平權運動。時代進步,日本隊混血網球手大坂直美、英國隊非裔女飛人艾莎史密夫等,今屆就算挑戰奧運政治中立的約章,相信不會如前人般被割席。
美國黑人弗洛伊德(George Floyd)遇害一周年後,25歲的艾莎史密夫如此評估黑人平權運動的效果:「足球員還是在網上遭受種族歧視,但國際奧委會(IOC)仍然禁止我們表達種族問題對我們造成的不公和痛苦,很遺憾他們仍設下這種限制。」時值今年5月。去到本月初,IOC才修改奧林匹克憲章第50條,由「完全禁止在奧運場地作政治、宗教、種族宣傳」,改為「可在比賽前、接受傳媒提問及在社交網,在不針對及損害任何國家、組織及族群為前提下表達個人意見」。
頒獎禮續禁表態罰則難料
然而,IOC主席巴赫之後表明,在頒獎禮等續禁止表態:「這是對運動員體育成就的嘉許,不是個人意見方面。奧運目標是全世界能在共同的環境下和平競技,這在有分歧的情况下不可能做到。」
擁有牙買加血統的艾莎史密夫,前年在世界賽100米跑屈居亞軍,被認為是最有力挑戰牙買加雙星費莎派絲及艾蓮湯遜的人選。她沒直接回應如能站上頒獎台的話,會否以單膝跪表態,但稱:「我們要做回自己,才能消除刻板印象及其他障礙。」前年在泛美運動會頒獎台上,穿上聲援平權上衣的美國田徑隊鏈球手貝里,直言在IOC新指引下難以估計違規懲處尺度:「判罰風險其實一樣,對部分運動員來說,仍然承擔不了表態的後果。」
IOC被批難保持政治中立
運動員組織Global Athlete則質疑IOC自身未能做到政治中立,如在平昌冬奧,便拉攏兩韓在部分項目以聯隊參賽,組織總監Rob Koehler稱:「為何巴赫要外訪,與國家元首會面?是因為政治。你怎能期望運動員的標準可以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