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歷認證未涵受訓生 病人組織促完善
【明報專訊】本港「通波仔」權威之一、曾任威爾斯親王醫院心臟科主管兼中大醫學院助理院長的余卓文,於2013年因受到具名投訴,被中大及威院要求「封刀」,事件觸發醫管局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報告亦建議制定醫生資歷認證機制。有病人組織指,當年集中討論專科醫生有否相稱資歷進行高風險手術,但是次涉及年資淺醫生處理複雜手術,他建議當局的認證機制應涵蓋受訓醫生,以保障病人安全及減少徇私行為。
外科醫生:由上級判斷能力 講信任
有肝膽胰外科醫生指出,醫生受訓時可進行什麼手術或程序,主要由擔任「師父」的上級醫生判斷,例如完全放手讓受訓醫生做、逐針逐針教,或全程只可觀察等,講求上級醫生對受訓醫生的信任。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表示,目前醫管局推行的醫生資歷認證,局限於部分專科及手術,亦沒涵蓋受訓醫生。公立醫院需要為醫生提供培訓,主刀醫生會將部分工作讓受訓醫生承擔,他關注當局有否機制監管培訓安排,包括如何判斷有關受訓醫生是否具備足夠能力進行某種程序。
守則訂明「必須從病人利益出發」
彭認為,當局於今次事件後,應制訂更全面的認證制度,包括制定評估受訓醫生能力的準則,讓上級醫生或部門主管參考,以客觀判斷受訓醫生是否具備足夠的能力勝任相關手術。他指醫生受訓期間會有受訓紀錄冊(log book),並要每半年呈交一次,建議當局根據這項記錄而制訂準則。他相信,此舉可減少對病人的風險,以及因為不客觀因素導致徇私的問題出現。
彭又稱,根據醫生專業守則,醫生不得被個人利益或不公平的歧視左右其判斷,並須從病人的最佳利益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