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收警告 拜登政府幕後斡旋
作為以色列最核心盟友,美國拜登政府近日對以巴局勢急劇升溫反應相對冷淡。美國傳媒指出,拜登上台後,外交除了恢復與昔日盟友歐盟的關係外,重心亦傾向維持特朗普政府的印太地區方向,拜登以至其助手均表明將會減少介入以巴衝突,以應對更迫切的挑戰,但在現實形勢下仍不得不參與斡旋。
聚焦印太 不期望任內解以巴問題
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報道,與特朗普不同,拜登政府不期望能夠解決持續半世紀的以巴問題,從其國務院人選可知一二。現時負責以巴事務的只是國務院一名副助理國務卿,拜登亦沒有委任特別代表推動和談,甚至沒指派駐以色列大使。究其原因是美國認為美國國家安全的焦點應放在抗衡中國,亦相信以巴根本無意談判。
不過,有華盛頓智庫的中東專家上月底開始警告美國國務院,耶路撒冷問題將會爆發,華府有需要及早發聲,特別是齋戒月結束、「耶路撒冷日」和巴勒斯坦取消選舉,這些問題集合恐會造成嚴重暴力事件。消息人士透露,直至上周後期之前,國務院對以巴問題都傾向低調處理,在有記者要求評論時才會派發聲明,但過去幾星期華府透過駐以色列大使館官員私下接觸以巴官員斡旋,區內國家亦有幕後參與溝通。到上周五,面對國會壓力,國務院發表公開聲明,稱對以巴局勢表示極度關注,呼籲雙方停止暴力和採取方法令緊張局勢降溫。到周日,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致電以色列國家安全顧問沙巴特(Meir Ben Shabbat),對以方計劃將巴人住户自東耶路撒冷驅逐和其他導致緊張的動作表示嚴重關切。不過,據美國網媒Axios報道,沙巴特表示美國及國際社會不應介入或向以色列施壓。
施壓以方讓步 互炸前功盡廢
Politico報道指美方的施壓有一定成效,以色列最高法院決定押後原定周一舉行的驅逐東耶路撒冷巴人判決,以及改動周一「耶路撒冷日」以色列人巡遊路線避開舊城穆斯林區,相信就是美方施壓促成。不過,哈馬斯周一起向以色列發射超過200枚火箭炮,以色列隨即狂炸加沙地帶造成多人死傷,令外交斡旋接近前功盡廢。(國土報/Politi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