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星期二

增感染力vs.扭曲歷史 數碼上色掀爭辯

[2021.04.13] 發表
巴西藝術家阿馬拉爾把在1943年於奧斯威辛集中營被注射毒劑殺死的14歲波蘭女生科沃卡(圖)的黑白照片加工成彩色。阿馬拉爾認為,數碼化上色可令相中人更具人性化。(網上圖片)

隨茯鴔瑗i步尤其是人工智能興起,為黑白相片「上色」的做法愈見普遍。但為具歷史意義的黑白相片「上色」並非沒有爭議,支持者認為彩色相片更具感染力,可令人更有共鳴和代入感,但反對者則擔心此舉會模糊甚至扭曲歷史。

舊相彩色化的其一例子是由巴西數碼上色師阿馬拉爾(Marina Amaral)跟奧斯威辛納粹集中營博物館合作的「奧斯威辛的臉孔」項目,為大批集中營的黑白相片上色。阿馬拉爾堅定認為,數碼化上色有潛力協助重構遺失的人性,可移去觀看者對相中人的「情感障礙」,她說:「我認為此舉令他們(相中人)人性化,他們不再只是數字或統計數據,而是像你和我的人。顏色令我們更感到同理心,有助我們以更深入、更具意義的方式去跟相中人聯繫。」她的其中一張印象深刻的照片是一名14歲集中營女囚,從黑白原相中其嘴唇上的腫塊未必起眼,但當照片色彩化後,其血[就清晰可見。

創作者稱賦人性 學者質疑反疏離

不過,不少圖像史學者對這做法表示質疑。愛爾蘭都柏林大學藝術史及文化政策學院副教授馬克-菲茨傑拉德(Emily Mark-FitzGerald)和其他圖像史學者質疑,在上色過程的各種加工,例如移除塵埃、刮花或其他不完美之處,然後加上假設的顏色,只會淹沒而非突顯過去。馬克-菲茨傑拉德直言,看到那些上色舊相時,第一反應也是覺得很奇妙,但接荋N會開始提出連串質疑,例如相片加工的動機、相片被加上或移除什麼資訊等。

《魔戒三部曲》導演彼得積遜2018年紀錄片《不老的戰跡》(They Shall Not Grow Old)用上了放大和上色的一戰西方戰線影像。大英圖書館首席新聞及移動影像策展人麥凱南(Luke McKernan)撰文批評「這是荒唐之舉」,他質疑道:「彩色化不會帶我們更接近過去,它只會增加現在和過去的間隙,那做不到即時感,它只創造差異。」(Euronews/Wired)

更多國際花絮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