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醫院術後併發 嬰終身需起搏器 母疑醫生出錯欲尋第二意見 被倡赴大灣區
【明報專訊】本報接獲投訴稱,患先天心漏病的兩個月大男嬰,上月底在專治兒科奇難雜症的兒童醫院接受修補手術後,出現心臟傳導阻滯的併發症,心跳過慢,正留醫深切治療部,料需終身置入心臟起搏器。其母質疑醫生團隊決定出錯,她想索取其他醫生意見,但兒童醫院醫生回應「你們無得揀,我們是全港唯一會做這類手術的醫生,除非你們去大灣區」。兒童醫院回覆稱,心臟傳導阻滯屬已知併發症,若家長希望尋求其他醫療意見,院方盡量配合。
李小姐(化名)產檢時得悉兒子Liam(化名)有心漏病,當時在兒童醫院求醫。她懷孕35.6周時產子,其子出生後沒大礙,回家約兩周後,有次飲奶後臉部變紫,須召救護車送院。
先天心漏須動手術 原開刀兩次突變一次過
Liam獲轉介至兒童醫院。李小姐說其子僅重2.88公斤,胖些才能做手術,但不久獲通知可做手術。她說醫生團隊提出兩個方案,第一是做一次開胸手術修補心臟缺口,但醫生稱接受手術者應至少3公斤,否則風險較高。第二是先在體內裝儀器以減輕氣喘等情况,待體重增加才做第二次修補手術。她說醫生原建議做兩次手術,獲她同意,但醫生開會後改稱做一次手術,認為可行,沒清楚解釋原因。她有憂慮,「唯有相信醫生決定」。
Liam於3月31日接受手術,成功修補心漏,但李小姐稱他其後出現併發症,心臟傳導系統未能運作,醫生稱很大可能要終身置入心臟起搏器,促盡快施手術,令她很傷心。她質疑醫生團隊做錯決定,誤選較高風險方案,「信錯了他們」。
院方:事前已講風險 母:無講清哪種更高
兒童醫院回覆,一般患心室中隔缺損的嬰兒可先接受肺動脈繃紮術以束窄肺動脈,減少血液流進肺部,暫減低心臟衰竭徵狀,待體重增加,再做修補手術,但病人需接受兩次超大型開胸手術,等候期間可能要做額外手術調校索帶,增加風險,男嬰經藥物治療後心臟衰竭持續,醫療團隊衡量各因素後認為有迫切直接做心室中隔缺損修補手術避免惡化,術前已向家長講解風險,包括可能有心臟傳導阻滯等併發症。
不過,李小姐反駁稱醫生沒提過兩次手術風險較高,反曾指一次手術對不足3公斤者較高風險。
母稱醫生認出錯 院方指屬已知併發症
李小姐說,負責手術的外科醫生事後承認做錯,指修補心臟缺口時施手術位置選擇出錯,觸及神經,為此致歉,料因此令傳導系統未能運作。該院僅稱心臟傳導阻滯是已知併發症,醫生已盡量避開普遍病人心臟傳導系統位置。
醫院:倘家長盼尋其他意見 會盡量配合
李小姐認為兒子暫沒生命危險,不急置入心臟起搏器,「我們很緊張, 因為一放(起搏器)就成世」。她希望有更多時間決定,盼可索取其他醫生意見或到其他醫院做手術,惟有兒童心臟科醫生回應「你們無得揀,我們是全港唯一會做這類手術的醫生,除非你們去大灣區」。她與丈夫對醫生語帶諷刺的回應很不開心,「(我們)只是想為BB好,不是想吵架或為BB爭番啖氣」。該院沒回應這指控,稱若家長希望尋求其他醫療意見,會盡量配合,又說病人穩定,但依靠臨時起搏器調節心律,起搏器導線一旦失效,有可能轉危急,須盡快植入永久起搏器,否則長遠有心衰竭風險。
李小姐已向醫院投訴,仍在研究法律行動,現最關注是兒子健康。她對原本醫生團隊失去信心,盼由其他醫生團隊負責手術,又說主要兒童心臟科醫生都在該院,不知兒子能到哪裏治療。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