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或推更多惠港措施
全國兩會甫落幕,十四五規劃綱要獲通過。觀察人士指出,規劃中500餘字的涉港內容反映出中央對香港未來的高度期待。
涉港3變化 落實全面管治權
涉港,主要有3點變化。
一是定下基調,增加「落實中央對特別行政區全面管治權」的相關內容,其中包括「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和特別行政區社會大局穩定」,「堅決防範和遏制外部勢力干預港澳事務」,以及「加強憲法和基本法教育、國情教育,增強港澳同胞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等。
香港國安法的推出,以及特區選舉制度完善等舉措均已顯示出這種趨勢。意在落實「愛國者治港」,發揮「一國兩制」優勢,擺脫政治漩渦,社會各界凝心聚力,使香港重回健康發展的軌道。
港增4「中心」定位 學者:軟實力明顯
二是對香港增加一個「樞紐」與4個「中心」的定位,進一步鞏固提升香港的競爭優勢,分別為「提升國際航空樞紐地位」與「強化風險管理中心功能」、「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建設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南開大學台港澳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曉兵認為,由於歷史原因,香港聚集傳統產業,更依賴外部世界。但在百年變局之下,要有新的調整和動作。香港作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東西方文明匯聚一堂的城市,軟實力優勢明顯。四個新「中心」的定位,輔以香港自身的優勢,有助於香港吸引高端人才,煥發新創意。
三是加強與內地的互補、協同,支持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分析認為,香港背靠內地,必將獲得更多機遇。李曉兵表示,香港的發展基礎很好,匯集各種優勢條件與要素,理應成為世界產業高地。目前中國正處於產業升級階段,香港如能把握住國家發展的大勢,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回顧歷史,2001年推出的十五計劃首次提到香港與澳門。2011年,十二五規劃突破性地將港澳單獨成章,顯示出港澳與內地關係日趨緊密。2016年的十三五規劃則延續此前的港澳專章,涉港內容強調提升經濟發展、深化與內地的合作。而本次十四五規劃將中央對港全面管治權放在首位,在保障政治安全的前提下,香港將獲得更多機會,承載更大重托。
專家認為,下一步北京或出台更多惠港措施,可能在產業政策上加以引導,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要素的高效流動,提升互聯互通水平。同時,推動兩地科研人員與高校進一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