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海造地抽海砂 多國保護生態禁出口
亞洲區一直是填海造地的主要地區,除了大馬,新加坡、印尼和迪拜等國都積極興建人工島或填海,以增加土地儲備或賺取外匯,亦直接導致填海所用的海砂價格大幅飈升,在憂慮環境破壞下,多國已停止出口海砂。
海砂價格17年內飈10倍
除了檳城,大馬還在柔佛州填海興建7萬人居住的森林城市;菲律賓在馬尼拉填海4平方公里打造「新馬尼拉灣」;柬埔寨近年也與中資合作填海興建物業。新加坡亦是一直填海增加土地的國家,該國國土面積過去60年增加四分之一,主要都是填海而來。根據聯合國2014年的一份報告,該國是全球入口海砂最多的國家。這些大型填海計劃都需要大量海砂(沙漠的沙由於沙質太幼細,不適合用作填海)。這些填海造地工程除了被指破壞環境外,也大幅拉高各地海砂價格。香港本土研究社去年10月就指出,海砂價格17年間升價10倍。由於擔心環境破壞,近年大馬、印尼、柬埔寨和越南已經先後禁止海砂出口,有犯罪組織則乘虛而入參與黑市走私活動,有報道指印尼鄰近新加坡的廖內群島省,有部分小島神秘消失,相信是不法之徒長期將海砂運走所致。(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