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國被轟疫苗換囚 懶理巴人疫情
傳媒揭俄斡旋 以敘達秘密協議
以色列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接種率領先全球,卻因未肯為西岸巴勒斯坦人展開接種受到外界抨擊。但在爭議聲中,以色列政府懷疑在俄羅斯斡旋下跟敘利亞達成秘密協議,斥資購入俄製新冠疫苗供應敘利亞,作為交換囚犯的籌碼。消息曝光後,國內外輿論對內塔尼亞胡政府拒絕向巴人大規模供應疫苗的質疑有增無減。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上周五(19日)宣布,一名越界進入敘利亞領土的以色列女子正返國,作為交換以方遣返兩名被關押的敘利亞牧羊人。以國傳媒確認該女子當晚從俄羅斯搭飛機返抵以色列。
暫不清楚該名女子的闖境意圖,但以方初步發現她此前兩度嘗試進入加沙但受阻於以軍,到本月初成功越境進入敘利亞,在德魯茲派村莊卡迪爾(Khader)因間諜嫌疑被捕,移交敘利亞情報部門。俄羅斯從敘利亞得知信息後告知以色列,促使雙方談判並達成換囚協議。
但事件隨即被指另有內情,倫敦阿拉伯語報章《中東時報》和以色列新聞網站YNet翌日分別引述消息來源揭發,以方斥資購買俄羅斯研發的「衛星V」(Sputnik-V)新冠疫苗,供予大馬士革,作為跟巴沙爾政府換囚協議的一部分。《中東時報》引述以色列內部「知情消息來源」確認存在「秘密條款」,YNet更指涉及金額超過100萬美元。其後以國記者拉維德(Barak Ravid)在Twitter再引述外國消息稱,以色列政府向俄方支付了120萬美元。
如上述協議屬實,將是存在戈蘭高地主權爭議的兩國罕有合作。以色列政府拒絕回應,內塔尼亞胡前日在電視節目迴避提問,只稱未有將以色列的疫苗運到敘利亞。敘利亞政府透過國營通訊社SANA發表聲明,否認疫苗供應是協議一部分,斥刊登相關細節旨在「企圖描繪以色列為人道國家」。
以國逾半人接種首劑 新症下降
這次針對敘利亞的「疫苗外交」更為突顯以色列在協助巴勒斯坦人接種新冠疫苗上的不作為。以色列約920萬人口已有過半注射首劑新冠疫苗,近期新確診個案明顯下降;衛生部最新公布更指,按截至2月13日的彙整資料,相較於未接種疫苗者,已接種第二劑疫苗者於兩周後,預防感染有效率為95.8%,預防重症高達99.2%有效,預防死亡則98.9%有效。
然而,儘管聯合國多次呼籲以色列提供幫助,讓西岸和加沙的280萬和200萬巴人取得疫苗,以方官員卻稱須先為國民完成疫苗接種,才會向巴人提供疫苗。目前以色列政府僅向住在西岸的巴人提供數千劑疫苗,上周更推遲向加沙送出批疫苗。巴人自治政府上周五稱,以方同意為10萬名定期進入以色列工作的巴人接種疫苗,但以色列政府未有官方回應。
巴人質疑以政府逃避公共衛生責任
其一爭議點在於以方認為以巴雙方達成《奧斯陸協議》已免除其向巴人提供醫療保健的責任,人權組織和巴人卻援引《日內瓦第四公約》,指以方身為佔領國須與地方當局協調,確保並維持佔領土地的公共衛生。
前巴人領導層幕僚的埃爾金迪(Khaled Elgindy)質疑,以色列願為境外敘利亞人提供疫苗,卻不向巴人提供疫苗,其信息似乎是刻意避免承擔照顧被佔領土地人口福利的法律責任。以色列國會阿拉伯裔議員提比(Ahmad Tibi)批評內塔尼亞胡政府未致力協助西岸和加沙的巴人提供疫苗接種,她諷刺道:「我是否需要等待一名猶太裔婦女闖入加沙,以便(巴人)能接種疫苗?」(以色列時報/
紐約時報/衛報/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