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點對點:歐盟再生能源發電比例 首超化石能源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德國智庫「阿戈拉能源轉型」(Agora Energiewende)和英國智庫「恩貝爾」(Ember)1月25日發表2020年歐盟27國電網數據報告,指出2020年歐洲採用風力、太陽能等再生能源所產電力,佔歐盟27國總耗電量的38%;使用煤炭、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佔總額37%,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首次超過使用化石燃料,使歐盟有望加快實現遏止氣候暖化的目標。
根據報告,歐洲2020年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用電需求較前一年少4%,化石燃料價格高昂使廉價可再生能源的發電比率擴大。相比2019年,2020年風力與太陽能產電增幅約10%,煤炭發電減少20%,佔整體產電量13%;天然氣產電減少約4%,核能則減少10%,是近30年最大跌幅。歐盟27國中,丹麥採用風力與太陽能發電的比率最高,佔其總耗電量61%。愛爾蘭、德國分別達35%和33%。採用可再生能源比率最少的是斯洛伐克和捷克,皆不到5%。——綜合《明報》報道
.歐盟國家發電來源(圖)
◆知識增益
氣候適應
氣候適應(Climate adaptation)是聯合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兩大主要策略之一,即各國面對已經發生的氣候變化,需增建設施或提出政策,減少氣候變化對民眾生命、健康、財產等帶來的損失和影響。氣候適應措施的例子包括有系統的酷熱天氣警告,可助長者或低收入者應對高溫帶來的影響,亦包括加強基礎建設以應對暴雨或海平面上升等。聯合國另一項策略為減少人類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減緩氣候變化速度。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估算,發展中國家每年的氣候適應成本高達約700億美元(約5427億港元),到2030年可能達3000億美元(約2.3萬億港元),到2050年可能達5000億美元(約3.9萬億港元)。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呼籲發達國家和多邊開發銀行將提供的氣候資金總額的50%,用於支持發展中國家建設氣候適應能力設施。
中國、美國、德國、法國、英國等領袖2021年1月25日參與由荷蘭發起的首屆「氣候適應峰會」,峰會啟動了未來10年的氣候適應行動議程,包括針對中低收入國家的氣候適應融資計劃、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聯合其他機構啟動「氣候信息化數字諮詢服務」投資藍圖,以幫助全球1億小農戶使用數碼技術,及時獲得氣候信息。
.歐盟再生能源發電比例量超化石能源(圖)
■模擬試題
◆資料回應題
(1) 描述圖表呈現的變化。
圖表呈現可再生能源和化石能源發電比例的變化。2013至2020年間,可再生能源所產電力在歐盟27國總耗電量呈現平穩上升的趨勢,比例由27.9%上升至38.2%,上升近10個百分點;同時,化石能源的產電量佔總耗電量呈現緩慢下跌的趨勢,由逾四成(44.2%)減至37%,減少約7個百分點。2020年可再生能源的發電比率更首次超越化石能源,為佔比最多的能源。從中可見歐盟各國更重視可再生能源,採用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比率趨增。
(2) 參考資料,解釋發展中國家推出氣候適應措施時可能面對的一個困難。
題解:氣候適應即增建設施或提出政策,降低氣候變化的損失和影響
•發展中國家資金有限
資金不足為發展中國家推出氣候適應措施時面對的困難。根據資料,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估算發展中國家每年的氣候適應成本高達約700億美元,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是天文數字。氣候適應措施包括加強基礎建設,如設防波堤以預防海平面上升引發水浸等,基建項目需要大量資金,發展中國家正處於發展起步階段,財力有限,或已有不少外債等,又要兼顧民生所需,面對資金嚴重不足的困難。
顧問教師:陳志華老師
[通通識 第6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