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醫院結構可「透視」 方便保養維修
【明報專訊】俗稱臨時醫院的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是香港首個以「組裝合成」興建、具備負氣壓隔離設備的醫院。為求有效保養,該院活用「建築資訊模型(BIM)」,工程師可透過平板電腦的鏡頭及應用程式,從屏幕透視醫院各部分使用什麼部件,若有損壞可即時知道部件型號,方便維修。
120日完工 4000人24小時分更不停工
醫管局高級行政經理(基本工程)翟榮邦稱,感染控制中心建築面積4.39萬平方米(約47.25萬平方呎)、實用面積約2.2萬平方米(約23.68萬平方呎),去年9月19日動工,今年1月21日完工,歷時120日。能在短時間內完工,翟稱需感謝消防處、機電署、建築署等合作,「大家日以繼夜工作,有時傾到好夜,9月底已經有設計圖。組裝合成一早在內地預備,10月底運來香港,11月尾裝完」。他說工地24小時不停運作,分三更每更8小時,共動員4000多人施工。
引入「無紙病房」 可自測維生指數
感染控制中心有6幢病房大樓,共有136個一線隔離病室。九龍西醫院聯網總行政經理(規劃及發展)曾子充稱,每個病室由3個預製組件拼成一個6人房,全個感染控制中心共用了超過500個這樣的組件,病室寬敞,活動空間大,讓病人能在內活動。另外,病室有智能身體檢查服務站,讓症狀輕度的病人自行量度維生指數,電子化設備會即時把病人體溫、血壓等上傳至醫管局內部病人資料系統,加上引入「無紙病房」,病人排板、H頭顯示板均改以平板電腦處理。
2?26啟用 率先開放48隔離H
翟榮邦稱,感染控制中心使用「建築資訊模型(BIM)」,過去建築物內的渠道、消防喉,以至通風系統等內部設備若有損壞,或需大費周章「拆開」天花或牆壁了解哪個組件出問題,使用BIM後,工程師可使用平板電腦的應用程式,以鏡頭對住病房某一處,便能馬上看到該處的建築設計圖,從而知悉該處使用的建築物組件型號,便於維修。
感染控制中心26日啟用,率先開放48張隔離病H,預計3月31日其餘11個病室的硬件亦預備就緒。
(疫情第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