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政變北京尷尬?
緬甸昨日發生軍事政變,中方表示「希望緬甸各方在憲法和法律框架下妥善處理分歧」。因為中國與昂山素姬領導的民盟或緬甸軍方都關係良好,外長王毅上月剛到訪緬甸,見過昂山素姬、緬甸總統和發動今次政變的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敏昂萊見王毅時,曾當場指摘民盟在大選中舞弊,似有告御狀意味,頗顯突兀,曾經引起一場小風波。引發緬甸網民在社交媒體熱議,很多人嘲笑其舉止不當,並引述早年軍政府執政時期的口號「反對那些依賴外部因素作為傀儡的人」,來揶揄他。
過去多年,緬甸軍政府受西方制裁,只有中國毫不避諱地與其交往,緬軍裝備主要來自中國。惟緬軍與緬北的少數民族武裝時有衝突,經常禍及雲南邊境,中方也諸多不滿。昂山素姬領導的民盟本是親西方政黨,過往曾鼓吹反對中資在當地的一些開發項目。在緬甸軍方與民盟和解的過程中,中聯部亦加強與民盟的關係,邀請昂山素姬訪華,建立黨對黨聯絡管道。特別是西方國家近年在羅興亞問題上與昂山素姬反面,更強化了民盟與中方的關係,緬甸加入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去年初新冠疫情爆發時,習近平最後一次外訪,與昂山素姬達成中緬「命運共同體」的協議。去年11月緬甸大選結束後,習近平更以中共總書記名義,致電昂山素姬,祝賀民盟勝選。上月王毅訪緬,先見了昂山素姬,稱很高興成為緬甸大選後應邀訪緬的首位外國外長,又指「中方堅定支持民盟政府順利施政」。翌日在見敏昂萊時,雖未回應對方關於大選舞弊的指摘,但就稱中方將繼續「支持緬軍在國家轉型發展進程中發揮應有作用」。這也算是間接回應敏昂萊的抱怨,但似乎不能理解為支持緬軍今次政變行動的空白支票。
緬甸的民主改革並沒有推翻軍政府,而是軍政府為解除國際制裁而主動改革,軍方仍然掌握大量權力,這也導致緬甸的民主制度並不穩固。軍方原本的如意算盤是,先讓昂山素姬上台,解除國際制裁,緩和經濟壓力,再設法透過黨派鬥爭奪回執政權。但出乎意料,昂山素姬是擁有相當政治能力的務實領袖。為迎合國內反穆斯林的主流民意,不惜與西方輿論反面;為發展經濟,與中方保持密切友誼;不僅成功維持政府運行,甚至民望高企。眼看民盟執政固若金湯,軍方激進派終於忍不住出手。
對北京來說,緬甸兩派鬥而不破、政局保持穩定是最佳狀態。現在如此,北京略顯尷尬,但還是會堅持不干涉內政的原則,最多回到軍政府時期的原點。 孫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