蕩氣迴腸的家族興替史 重看《教父大結局》
「我以為自己早已置身事外,他們卻把我再拉回來。」(Just when I thought I was out. They pull me back in.)米高柯里昂慨嘆道。
關於電影,2020年還有件事值得一提。哥普拉把1990年的《教父第三集》重剪,把它重新命名為《教父大結局:米高柯里昂之死》(The Godfather Coda: The Death of Michael Corleone)。影片在2020年底推出,在戲院有限度公映。
文˙家明
應該有不少影迷期待的。畢竟,哥普拉已經八十一歲。2000年後他大幅減產,他的心思,更多投放在紅酒莊園上。他近年又消瘦得厲害,過去幾十年來一直是個大胖子,現在看上去認不出來,以為是另一個人。再加上,《教父第三集》當年出台時,口碑遠遠不如頭兩集。這點哥普拉是知道的,他埋怨派拉蒙所給的時間太少。這些年來,他想必有修繕該片的打算吧?
《教父》是1972年出品,《教父續集》是1974,《教父第三集》與兩片相差十多年。首兩集全世界票房報捷、橫掃奧斯卡大獎。從電影公司的角度,再拍必有可為。於是,第三集注定是哥普拉無法婉拒的「厚禮」(an offer you can't refuse)。戲堥漸y「把我再拉回來」台詞,或可看作是他的個人心聲。從影片的角度,觀眾一定樂見「柯里昂」黑手黨家族(Corleone,香港以前的慣譯是「古良年」)的傳奇再被延續下去。
因為前後相差十多年,令《教父三》像杜魯福「安坦但奴」(Antoine Doinel)或Linklater的「情迷」(Before)系列,見證演員與角色的成長。他們若干年後再演同一角色,不用依靠化妝特技了,「歲月」的留痕想遮也遮不住。
因此《教父三》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勾起觀眾的鄉愁。故事背景是1970年代末,米高柯里昂六十歲了(阿爾柏仙奴的真實年紀為五十)。他的兒女長大成人,長子安東尼是唱歌劇的。有一幕,安東尼為老父彈結他獻唱,唱的是「教父」舉世傳頌的主題音樂,再譜上意大利文歌詞。米高聽見若有所思,畫面此時插入他年輕時候,在西西里結婚的影像。看過《教父》第一集的不會忘記,他的西西里髮妻,是活活給汽車炸彈炸死。
與第三集有顯著分別?
新出來的《教父大結局》,坦白說與《教父第三集》不算有顯著分別。片名換上「coda」一字,副題故意「劇透」──不過「透」與「不透」,要看畢才知奧妙。片長縮減十二分鐘,全片仍超過兩個半小時。結構上沒有大變動,也沒有新增的片段。較不同的是片首:米高與紅衣主教見面,談起教會轄下的房地產,這場戲本來在中段,現在搬到最前面。此外,都是些去蕪存菁的小刪剪(包括全片最後的鏡頭)。哥普拉的所謂「重剪」版,似乎旨在給影片一個機會,讓世人再看看、想想,或重新評價,從而令「教父三部曲」更趨圓滿。
《教父三》當年其中一點廣受詬病的,是哥普拉找來親生女蘇菲亞擔當要角──米高的愛女瑪莉。瑪莉的選角可謂一波幾折,人選之一Rebecca Schaeffer在試鏡前竟被謀殺,雲露娜維達(Winona Ryder)又臨陣退出。蘇菲亞最終成為正選,好像是迫於無奈、退而求其次。更不禁令人懷疑,哥普拉會不會是私心作祟,想把千金捧成明日之星。蘇菲亞那時只有十九歲,現實中,她可會像戲堛犖臻一樣單純、天真,在聲名顯赫的上一代跟前毫無主見、備受擺佈?
三十年後證明,當時的批評都有點小人之心。蘇菲亞哥普拉沒有繼續走幕前路,反而在《教父三》十年後,陸續憑編導的作品《鎖不住的青春》(The Virgin Suicides)及《迷失東京》(Lost in Translation)等叫人另眼相看,成功脫離「父蔭」。去年在本欄談過,她不久前為蘋果串流平台拍的新作《家庭變幻時》(On the Rocks),再次伙拍標梅利,成績依然出眾。上次有提到,《家庭》蘇菲亞是獻給父親的。影片中的女兒,同樣有個了不起的老父;跟他一起有愛,但也有壓力。
米高柯里昂逃不開命運作弄
《教父三》的米高柯里昂位高權重,命運卻連番作弄他。他生命的最大矛盾是,深知敵人會傷害他的家人,所以大半生竭力保護家庭。偏偏,他愈是財雄勢大、手段愈是狠辣,愈令他眾叛親離。米高有一對兒女,前面提過安東尼唱歌劇。然而影片初段,安東尼拜見老父時很忐忑,還找生母陪同壯膽(米高的前妻Kay,早已再婚,戴安姬頓飾演)。安東尼向父親提出,不想讀法律了,音樂才是他所愛。米高劈頭質問:「讀法律有何不好?!當買個保險。」嘿!對話是不是似曾相識?可見,代溝是無分時代及階級的。
米高對兒子較嚴厲,兒子不屑為父親做事(安東尼:「我有不快回憶」)。相對而言,米高與女兒瑪莉的感情更深。沒法子,一來是孻女,二來父女關係較微妙。之前談《家庭變幻時》講過,哥普拉在《教父三》前一年拍成短片《沒有蘇伊的生活》(Life Without Zoe),也以「父女情」為題。人生真有趣,我們常以為自己獨一無二。拉遠看,生命如輪迴,所有人都不過在經歷類似的循環。哥普拉生於1939年,年屆半百時拍出兩部片,抒發對女兒的愛及遺憾。蘇菲亞生於1971,今年剛好踏入五十歲。她剛拍成《家庭變幻時》,由女兒視點出發,細說父女關係的苦與甜。
《教父》三部曲不正好也是輪迴?1972年第一集的開始(時為1945年),柯里昂家族的大婚儀式,妹妹Connie(Talia Shire)出嫁,老父維多(馬龍白蘭度)與她共舞。到一家人拍大合照,維多一定要米高在場,他最疼這個孻子。1990年第三集開始(時為1979年),是另一場家族的盛大派對。米高與孻女瑪莉跳舞。到大合照,米高把侄兒雲遜(安迪加西亞)拉過來,把他視為大家庭的一分子。
《教父大結局》其實非常出色。哥普拉的劇本(與Mario Puzo合編)野心極巨,米高除了與其他黑道周旋,也捲入梵蒂岡的債務及主教選舉等事情中。米高健康狀G不佳,受糖尿病煎熬。另一方面,他內心充滿對親人與愛人的咎悔。Connie幫忙打理家族,不過也年華老大(此角色示範出即使在父權國度,女性一樣可以暗中操盤)。米高的侄兒雲遜,本來不算血脈的正統(米高大哥辛尼在第一集與霧水情人所生)。但由於米高欠缺繼承者(親兒子醉心藝術),雲遜又夠慓悍、敢作敢為,慢慢得到米高信賴。問題只是,米高的女兒瑪莉,愛上雲遜表哥,米高堅決反對。
儼然史詩格局、希臘悲劇的現代進行式。《教父大結局》兩個多小時,後半段全在西西里取景。米高老來回鄉尋根,與前妻Kay難得有獨處的時光。兩個老人在小鎮踱步,飽覽當地風情,並出席別人的婚宴。資深的《教父》觀眾,無可避免與他們一起蒼老了。回想第一次認識兩個人時,何等前程似錦、愛得多麼甜蜜。今天對比起來,實在恍如隔世。
影片結局,以安東尼在偌大劇院主演的《鄉間騎士》(Cavalleria Rusticana)歌劇,襯托刺客及雲遜安排的多場殺戮。一如前兩集,橙子,依舊是片中「死亡」的暗語。《教父》前兩集叫人乍舌的平行剪接,在此再派用場。兩集以來,Gordon Willis神秘莫測的攝影美學,繼續替第三集奠下華麗、深沉的基調。《大結局》高潮一場戲,以劇院的階梯作「舞台」,上演老教父生命中最悲壯、令人心碎的一幕。《教父大結局》是《狂牛》之後,把《鄉間騎士間奏曲》(Cavalleria rusticana: Intermezzo)應用得最蕩氣迴腸的影片。
2020年《教父大結局》再度問世,三十年前的影片、四十年前的處境(故事背景為1979年),對當下有何參照意義?故事中,雲遜聽命米高,以臥底身分混進敵人的圈子。雲遜晉見老謀深算的幕後大佬,自謙不懂政治與財經。大佬回答:「但你懂得槍械。『財經』就是槍械;『政治』,就是在適當時候開槍。」
利益是一切 道義是笑話
《教父》三部曲,把美國的資本主義神話、歐洲移民的半部發[史譜寫出來。「美國夢」骨子媯L比血腥、「江湖」不過是蹚渾水。「利益」是一切,「道義」只是個笑話。哥普拉再搬出《教父》的寓言來,是有感於美國/世界當下與電影別無二致?
作為影迷,看《大結局》是告慰的。影片當年聚集幾乎台前幕後全部原班人馬。米高兄妹、前妻Kay等主角以外,昔日家族的打手Neri(Richard Bright演,在《教父》第一集結局扮警察以「蘭花手」開槍刺殺馳名)、名歌星Johnny Fontane(Al Martino演,被視為影射法蘭仙納杜拉)、米高當年在西西里的保鑣Calo(Franco Citti演,想不到老來還要自我犧牲)以及雲遜的母親Lucy(Jeannie Linero演)等也回來。一如主角,他們都已紛紛老去。及至今天影片重映,好些人更已作古了。
《大結局》明顯欠缺的,是羅拔杜華的保羅一角。保羅是維多柯里昂的養子,家族的律師、軍師。米高接棒當教父,保羅應該同樣被器重的。據說,拍攝前杜華與派拉蒙的條件談不攏(說到底亦是利益),於是拒絕出演。《大結局》安排他已離世,只餘下家眷──遺孀及當神職人員的兒子安德魯(尊沙維治)。
新加入《大結局》的角色
至於新加入《大結局》的,有老戲骨依拉華萊治(Eli Wallach),他演老邁狡詐的黑幫領袖。Joe Mantegna演米高的另一死對頭,那年頭他是美國片常見的大茄。年輕一代的角色中,蘇菲亞的星途曇花一現。片中演女記者的碧姬芳達(Bridget Fonda),明星望族出身、曾經很紅,後來不知怎的銷聲匿[。最可惜是安迪加西亞,《大結局》他戲分吃重,亦具備大將之風。可是在《義膽雄心》(The Untouchables)及本片後,已數不出其他擔正的名片。兩年多前他在《媽媽咪呀!》續集客串,仍然十分有型有款。
只好怨命,《教父》一、二集捧紅大批新星,老牌如白蘭度,事業再上層樓。《教父三》卻受詛咒似的,後起之秀,統統沒有大紅大紫的福氣。
若「柯里昂」家族的故事續寫下去,我也會好奇1980年代以後到廿一世紀,在雲遜的帶領下,他們如何適應美國的新時代?大家族繁榮下去,抑或走向萎謝?戲堨憚鴃A戲外呢?「哥普拉」家族、他們的「美國西洋鏡」(American Zoetrope)公司,由1970年代至今長青不倒、後繼有人,則是不容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