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官定調對華關係 競爭先於合作
拜登政府上台後會否一如特朗普政府般強硬對華,是外界關注一大焦點。從目前拜登國安團隊處理亞洲(或稱印太)事務的高官言論看,拜登政府也許不如前任般「鷹派」,但仍會優先強調與中國競爭,但保持在環保等不涉及利益讓步的議題上合作的可能。
在美國大選前後,布魯金斯學會美歐中心主任賴特(Thomas Wright)在《大西洋》專欄兩度撰文,揭露拜登內部中間派策士如何就未來外交政策爭辯,尤其是對華政策問題上。他將一派稱為「復原派」(restorationist),另一派稱為「改革派」(reformist):前者盼大致回歸奧巴馬時代的外交模式,會就對華問題挺身而出,但不希望將其戰略定義為大國競爭,仍對跟北京就氣候變化、全球公共衛生等議題上合作寄予厚望;後者則質疑奧巴馬時代的一些關鍵傳統信念,他們相信美國外交政策需從根本上改變,以回應特朗普主義和民族主義民粹浪潮的潛在動力,視中國為「決定性的挑戰」,支持比奧巴馬時代更具競爭性的對華方式。
對華要員質疑「接觸政策」出錯
賴特未有具體點名哪些人物屬哪一派,但從高官任命以至周二布林肯等人的聽證會表現看,相信拜登政府在對華問題上「改革派」較多。在新一屆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出任印太事務協調官的坎貝爾(Kurt Campbell)顯然是其一領軍人物。小布殊年代曾任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的格林直言,這項任命會大幅提升拜登政府對華政策在亞洲的聲譽。
坎貝爾對中國的態度從他兩篇《外交事務》期刊的舊文章可見。他與最新獲安排出任為國防部中國事務首席顧問的拉特納(Ely Ratner)2018年發表的文章,反思歷屆政府對華「接觸政策」的部分關鍵假設有誤,引起外交智囊圈子廣泛迴響。在翌年的另一篇,坎貝爾則跟如今的直屬上司、新任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合撰,探討美國可如何在避免衝突下採取較為競爭性的對華策略,提出最佳方式是「以競爭為首要,附以合作的提議,同時拒絕將中方協助應對全球挑戰聯繫到美國作出利益讓步的任何談判」。
氣候問題合作契機 閣員取態不一
問題如今落在坎貝爾能發揮多大角色,又或會否被其他要員侵蝕權力。賴特在上月另一篇專欄點名提到可參與內閣及白宮國安會會議的氣候問題總統特使克里(John Kerry),克里被指昔日任國務卿時時常忽略白宮指示,埋首自以為最優先的中東和平進程議題,如今又認為氣候問題在中美關係上凌駕於兩國地緣政治競爭。賴特指拜登團隊內部擔心,克里會爭搶定調中美關係,變相削弱華府在印太展開戰略競爭的能力。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