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point大全:為何促進性別平等?
【明報專訊】今日國際政壇不乏女性身影,如美國即將迎來立國以來首名女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不少人認為是寫下歷史新章;黑人女星拉莎娜連治(Lashana Lynch)接任特工占士邦系列電影的「007」代號,卻令她飽受網民攻擊。國際間爭取性別平權的呼聲日隆,惟女性在教育、職場、政治領域等面對種種不公待遇和歧視,依然是現實。性別不平等有何影響?為何要促進性別平等?
◆題目
指出和解釋實現性別平等並增強女性權能為何重要。
■爆point參考
(1) 促進人權
在部分國家,女童無法獲得醫療保健或足夠的營養而導致死亡率高、無法獲得基礎教育、因傳統文化而遭殘割生殖器等,均威脅女性的生命安全、健康,嚴重損害女性的人權和尊嚴。聯合國指出性別平等(gender equality)是基本人權,不歧視和性別平等是人權法的核心原則,故促進性別平等即保障人權。
(2) 保護女性免受暴力侵害
聯合國2015年報告指出全球有35%女性曾遭受身體或性暴力;又如在香港,每7名女性便有一人曾遭性侵。性別不平等是暴力侵害婦女的根源,驅動因素包括:縱容對婦女的暴力行為、男性對決策的控制限制了女性的獨立、不尊重女性的男女關係、刻板的性別角色和印象等。促進性別平等,是防止針對女性暴力的最好辦法。
(3) 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傳統重男輕女的觀念,令部分國家如中國、印度的男女比例嚴重失衡,增加人們尋找配偶的難度,更可能誘發婚外情等社會現象。另由於男性娶妻困難,或推遲結婚年齡、令性行業更盛行,甚至導致更多性暴力或拐賣婦女的罪案。性別不平等也是家庭暴力的成因之一,威脅婦女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此外,性別歧視在一定程度上剝奪了婦女參與社會、經濟、政治的機會和權利,加上「男女同工不同酬」現象,令真正的社會平等無從說起。女性對社會地位、性暴力的不滿或會觸發社會運動,為社會帶來不穩定因素,如美國各地自2017年起每年舉辦的「女性大遊行」(The Women's March),累計有數百萬人參加。提升女性的社會地位,促進平等,能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4) 兒童能更健康成長
聯合國研究指出,增強婦女在家庭的地位和權力可提升家庭的生活素質——加強婦女的收入支配權/決策權,她們在食物、健康、教育、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支出便會多於男性;孟加拉的研究證明,婦女在家中擁有的權力愈多,子女的長期健康狀G愈好。此外,母親每多接受一年教育,嬰兒夭折率會降低5%至10%。
(5) 促進民主發展
墨西哥國會議員Gabriela Cuevas Barron 2019年表示,在政府職位中實現性別平等,是使民主國家真正代表人民、使民主制度真正取得成效的關鍵因素。在公共領域,由於男性掌握主要權利及決策的位置,公共政策很多時忽略了女性的需要和利益。男女應同享公民權、投票權及參選權,以及擔任各級政府公職。鼓勵更多女性參政,能改變妨礙婦女發展乃至整個社會平等的制度和法律。
根據各國議會聯盟與聯合國婦女署2020年3月聯合發表的《2020年女性參政地圖》,全球四分之三(24.9%)的議會席位仍由男性佔據;令人鼓舞的是女部長的比例創新高,有21.3%,2005年只有14.2%;有14個國家的部長職位中,女性佔50%或更高。
(6) 經濟增長及提升競爭力
男女擁有不同的技能及視角,職場中能起互補作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18年一項研究指出,若女性擁有與男性平等的就業機會,各國的經濟增長會更快。兩性勞動參與率差距最大的國家若能消除這種差距,其國民生產總值(GDP)的平均增幅可達35%。
美國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2018年4月發表的研究報告亦指出,亞太區各經濟體若在就業方面實現男女平等,2025年前GDP總值能整體增加4.5萬億美元,比一切照常的GDP軌[增長12%。
(7) 改善男女身心健康
性別平等指不論男女,皆有自由發展個人能力的權利,並代表自由選擇的權利不受陳規舊俗、死板的性別角色觀念及偏見所限制。女性獲得醫療服務、免受暴力對待等,能保障生命安全;教育水平提升,也增加女性就業,實現經濟自主和施展抱負的機會。沒有性別刻板印象或定型,男性尋找通常由女性擔任的職位時亦不受歧視;若有更多女性工作,亦能減輕男性支撐家庭的經濟壓力。
墨爾本大學2018年一項研究發現,在經濟和政治上較做到男女平等的國家,其公民睡眠質素較好。研究比較了歐洲23國逾1.4萬人資料,發現性別平等排名較高的國家如挪威,夫妻都有較好的睡眠,原因是男女平均分配了家庭和工作的責任;反之,排名較低的國家如烏克蘭,夫妻的睡眠質素皆較差。
文:古晨燕
[通通識 第68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