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11.02
    星期一

時事點對點:荷蘭兒童安樂死合法化

[2020.11.02] 發表
智利少女毛雷拉(左)患罕見的不治之症,2015年她在醫院病H上錄製影片上傳到YouTube,告訴智利時任總統巴舍萊(Michelle Bachelet)(右)她希望「長眠」的願望,引發當地對安樂死的討論。巴舍萊親赴醫院探望,但無法答應她的訴求。(法新社)
(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荷蘭政府2020年10月13日宣布,批准12歲以下患有不治之症的兒童接受安樂死,稍後將草擬具體規定,料未來數月正式實施。

荷蘭於2002年起實施安樂死合法化,目前容許12歲以上患有絕症、遭受難以承受痛苦及在可見未來會死去的兒童接受安樂死,但必須獲得家長及該兒童同意,並獲最少兩名醫生同意實行有關程序。1歲以下患病嬰兒在父母及醫生同意下亦可接受安樂死。1至12歲康復無望的病童目前只能獲緩和治療,或是藉由停藥或降低營養攝取來加速其死亡,醫生如以其他行動令病童死亡將被起訴。

須獲家長及最少兩名醫生同意

荷蘭政府就開放1至12歲病童安樂死的問題辯論數月,終在10月13日達成共識,批准1至12歲患絕症病童接受安樂死,初步預計在新規定下,病童必須遭受難以承受及無盡痛苦,並須獲家長及最少兩名醫生同意才可接受安樂死。衛生部長德容格(Hugo de Jonge)估計每年會有5至10宗個案。

9歲腦瘤童安樂死 全球最小

比利時國會於2014年2月通過沒有年齡限制的兒童安樂死新法例,成為全球首個容許任何年齡人士安樂死的國家。2013年10月民調顯示,多達73%國民支持有關修訂。未滿18歲的兒童在比利時接受安樂死,先要獲醫生證明病人「在一種無望的狀G中」,並「會在短期內因該病導致死亡」,亦需獲兒童心理學家評估其智商,以及不受第三者影響。不過患病兒童的家人可以推翻其孩子的決定。比利時負責監管安樂死的機構CFCEE 2018年發表報告,指出在2016至2017年間,有3名未成年患者接受安樂死,當中包括一位患腦瘤的9歲孩童,是全球年紀最小的安樂死病人。

——綜合《明報》報道

◆知識增益

「兒童安樂死」持份者意見

「兒童的法定年齡與心智年齡並不同,不應為安樂死適用年齡設限。」——比利時時任議員巴凱蘭(Daniel Bacquelaine)

「絕症兒童面對難以忍受的痛苦,應獲死亡權利,安樂死的年齡限制應移除。」——荷蘭兒科協會(Dutch Paediatric Association)

「患有重病或絕症的兒童大多會快速變得成熟,甚至較同齡健康者更能反思生命。不過,只要仍有治療方法,病人便不能要求安樂死,相信只有極少數未成年人獲准安樂死。」——比利時兒科醫生貝拉埃爾(Van Berlaer)

「以最淺白語言向女兒解釋(安樂死)時,她不贊成……若有足夠支援,沒有父母會考慮安樂死。」——「亨廷頓舞蹈症」患者母親伊翁娜(Iwona)

.荷蘭兒童安樂死合法化(圖)

■模擬試題

◆延伸回應題

在香港討論安樂死合法化(A),可能對社會帶來什麼影響(B)?解釋你的看法。

↑(A)《香港註冊醫生專業守則》對於安樂死的定義為「直接並有意地使一個人死去,作為提供醫療護理的一部分」

↑(B)答題應以不同向度討論對社會的影響,展現多角度思維

正面影響:

•關注照顧者心理健康

除了絕症病人需面對難以忍受的痛苦,其照顧者或家人亦因要承擔沉重的醫療費用或親人病情變化,承受巨大精神壓力。2017年有老翁不忍中風妻子受苦將其勒死,自首後承認誤殺罪,精神科報告顯示老翁案發時患嚴重抑鬱,影響判斷和自控能力。法官宣判時指案件是悲劇,想像到老翁眼睜睜看荅f妻受苦,心理備受折磨。故在港討論安樂死合法化,可令大眾關注照顧者的困境,有助社會及時提供援助,改善其心理健康

•促進生死教育

安樂死的討論涉及傳統文化、醫學倫理、生命價值等,如有持份者認為末期病人承受難以忍受的痛苦,病情亦不能逆轉,應獲死亡權利,以減輕其痛苦並保留尊嚴;有持份者則認為人是求生,不是求死,安樂死有違尊重生命的精神,又或擔心安樂死遭濫用。安樂死合法化的討論可讓香港市民,尤其是成長中的青少年,以不同角度反思人生意義

負面影響:

•衝擊傳統價值觀

中國傳統文化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珔芊A損害身體及生命屬不孝,且認為生死有命,華人一般覺得不應人為決定死亡時間。十三屆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主任沈德2020年7月表示,中國推行安樂死最大阻礙在傳統文化、倫理道德觀念。不少香港市民對於生死的傳統觀念也傳承自中國文化,故安樂死合法化的討論,會衝擊社會的傳統價值觀

•加劇社會矛盾

除安樂死應否合法這根本性的爭議外,安樂死合法化還涉及適用對象的討論,包括年齡限制。荷蘭政府2020年10月宣布批准12歲以下患有不治之症的兒童接受安樂死,比利時國會則於2014年2月通過沒有年齡限制的兒童安樂死法例,均引起很大爭議,導致社會矛盾。有人認為絕症兒童面對難以忍受的痛苦,應同樣獲死亡權利;有意見則稱即使病童顯得成熟,也不代表他們足夠了解安樂死後果

顧問教師:古俊彥老師

[通通識 第670期]

更多教育
Data解密:「你」怎處理衝突
【明報專訊】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上不同問題,如何處理人際關係是他們的困擾之一。尤其現時社會狀G複雜,青少年面對各種人際關係的衝突也... 詳情
你識唔識:港府研內地投票
【明報專訊】立法會選舉押後一年,至2021年9月5日舉行,特首林鄭月娥於訪問中以新加坡為例,稱當地設有境外投票制度,因此較有條件在疫情下如期... 詳情
配對題
【明報專訊】終審法院海外非常任法官施覺民於9月初辭任,港府於10月5日公布新任終審法院海外非常任法官人選。目前終院有13名海外非常任法官。你... 詳情
【明報專訊】1.非洲一國家有50名女性指控稱,於2018年至2020年3月期間遭負責應對伊波拉病毒的世界衛生組織及其他人道組織的成員性侵及性... 詳情
【明報專訊】歡迎全港中小學生參加 ■第三回合比賽 日期:2020年11月2日至20日 參加辦法: 以個人電郵於明報通...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9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