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局更新《學校手冊》:校本教材要持平 中學校長會:不想教師因社會情况避忌 只跟教科書
【明報專訊】小學老師「釘牌」風波後,教育局稱任何不恰當教材是「騎劫」校本專業。本報翻查教育局本學年提供予資助學校的《學校行政手冊》(2020/21學年) ,比較上學年,增設描述列明「學校管理層有責任確保不同科目的教材均符合中央課程的宗旨和目標,所引用的資料正確、內容完整、客觀持平」。當局其後回覆稱,若接獲有關個別學校的教材適切性的投訴,必定嚴肅跟進。中學校長會稱,相信教師一直因應學生能力丶學習需要及進度等,依據課程框架要求制訂教材,不希望有教師因社會情况避忌,卻步不做教材,認為各界也要思考是否只想教師依教科書直說。
教局:收投訴必跟進
去年發生社會事件後,教師製作的校本教材等受到關注,建制團體多次將不同學校的校本教材上載社交網站。現時教育局就學校編訂校本教材準則,見於課程指引、通函等。翻查本學年最新一份供資助學校參考的《學校行政手冊》,當局更新了「選用課本和學習/教學材料」的指引,要求校方確保校本教材的資料正確、內容完整、客觀持平;教師透過有效教學策略,讓學生掌握相關知識和 技能,同時培養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教育局推行校本管理政策,為指導學校管理,發出《學校行政手冊》,內容由教育條例內容、學校人事及財務運作方式、教與學的模式及學習領域範圍等,提供原則指導。
香港中學校長會署理主席連鎮邦稱,學校有既定機制處理校本教材,學界一直都持守專業態度,不希望有教師因現時社會情况而有所避忌、卻步,尤其中學校長會及不少學校近數年倡議自主學習,當中涉及教師設計每個課堂「導學案」(即給學生的課堂預習),學生上課前需做有系統的預習,這部分難依賴市面教科書,「跟教科書發展不到學生自學」,要靠教師因應學習目標、學生程度設計。
連鎮邦問:「演變下去,會不會日後有老師只跟教科書?」又說有個別校長擔心教育走回頭路,認為情况值得大家深思。至於如何判斷教材合乎局方所指要「內容完整、客觀持平」,他說學校信任教師按專業判斷做教材,「不是純粹滿足課程框架、局方要求咁簡單,作為前線老師最重要是每日面對學生能力、學習需要及學習進度」。
資小:難每事過目 教師有疑問應適時上報
資助小學校長會名譽主席張勇邦稱,校長不可能微觀管理至每份校本教材都過目、看每一張工作紙,但做好督導責無旁貸,如提醒教師有疑問時適時上報,「不是每件事驗屍般檢驗,而是讓大家知道可能出現的問題」。他稱,社會發生很多事,坊間有聲音叫學校「看緊點」,他認為要思考如「教師什麼都呈上來」,運作上是否可行。
教育局回覆,每年均恆常更新「學校選用優質課本和學與教資源」的通函,當中包括「學校選用課本和學與教資源須知」,因此學校行政手冊的相關部分亦一併相應更新。該局稱,若接獲有關個別學校的教材適切性的投訴,必定嚴肅跟進,而目前沒有相關統計數字。
明報記者 魏綺婷 黃焯謙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