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掀郊遊潮 山頭踩禿山徑退化 市民自闢「打卡小路」 龍脊千島湖重傷
【明報專訊】政府不時向市民推廣「山野無痕」,惟綠惜地球發現,疫情下湧現郊遊熱潮,但不少市民未有珍惜這片身心避難所。該組織以航拍方式對比多個郊遊熱點山徑變化,發現密集足印破壞力驚人,當中2019年3月才對外開放的大欖千島湖清景台,一年多後附近行山徑迅速退化,包括小徑被擴闊、路旁植被消失等。環團呼籲市民郊遊切勿胡亂開闢小徑,亦不要為「打卡」破壞植物。
千島湖清景台ㄔ峇@年表土已退化
環團綠惜地球昨在網頁及facebook等發帖文,對比多個郊遊熱點在不同時間拍攝的航拍照片,包括龍脊、千島湖清景台、昂平及蚺蛇尖,4個地點的行山徑植被都有不同程度破壞,當中千島湖清景台附近山徑短短一年多便迅速退化,不少人為求「站得更前」,越過圍欄走出觀景台外的大石拍照,以致觀景台對出斜坡被人潮踩出數條「打卡小路」,年多之間,小路日漸變寬及表土退化,吸引更多人自行開發觀景位。
水土流失嚴重 須及時補救
曾被《時代周刊》亞洲版譽為亞洲「最佳市區遠足徑」的龍脊損耗亦明顯,對比2016年10月及今年4月照片,龍脊南面山坡雖非港島徑走線,但被市民自行開闢出有如蜘蛛網的小路徑網。綠惜地球認為,市民的足[會把植被「碎片化」,最終可能令山坡變成一片禿地。
馬鞍山昂平及蚺蛇尖亦出現山徑退化現象,綠惜地球社區協作總監鄭茹蕙表示,疫情下掀起行山潮,但不少人擅自開闢行山徑,或站在植被上拍照,令原有植被漸變成禿地,水土流失會愈來愈嚴重,以蚺蛇尖為例,雨水隨登山客的足[}刷,形成滿佈碎石的}坑,難以行走,於是登山者靠往旁邊尚有植物之處上落山,加劇}刷,令山徑愈來愈闊,如不及時補救,往往難以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