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練筆:範文作者例子應用——蘇軾
【明報專訊】北宋蘇軾可謂曠世奇才,他性格幽默純真,以儒家的思想從政,立志經世濟民,不畏權勢,耿言直諫,因而得罪不少人,差點喪命;又以釋、道超然物外,樂觀豁達,隨遇而安。他的詩詞散文,既有開闊豪放,亦有幽微婉轉的含蓄。若熟知蘇軾不同的個性,寫作時當可運用自如。
◆作者例子
以下簡略介紹如何配搭十二篇指定篇章的內容,運用蘇軾為例寫作。
●蘇軾(圖)
◆處世態度
.不願屈節
.享受自然
◆名言
「我本麋鹿性,諒非伏轅姿。」——《次韻孔文仲推官見贈》
語譯:我本有在草野間優游之性,不能做出俯首拉車的姿勢。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前赤壁賦》
語譯:只有那江上的清風,與山間的明月……是人人可用,用之不盡,是大自然無窮無盡的寶藏。
◆人生經歷
•王安石展開變法運動時,蘇軾上書神宗,指摘新法中的「青苗法」,強銷青苗貸款,要求農民借貸,名為利民,實質取利於民以富國;又批評打壓台諫,用威權懾服百姓使之服從的無理。其上書得罪了王安石,蘇軾後自請外調,任杭州通判。
•元豐二年,蘇軾奉調湖州,按慣例上謝表給皇帝,表中提到「陛下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其政敵御史舒亶將此四句摘錄出來,彈劾他諷刺政府,毫無人臣之節,應當判他死刑。及後蘇軾入京接受調查,御史臺把他寫過的詩挑出來指摘他。此案即是「烏臺詩案」,後蘇軾逃過一死,被貶黃州。
■變用示例
下文例子,亦運用了指定篇章的內容(見橫線字)。(圖)
〈談沉默〉
翻看歷史,因為舌頭亂動而惹來禍患實在不勝枚舉。且看北宋蘇軾,不也正是因為諷刺王安石變法「生事」,而被貶黃州嗎?蘇東坡更自言「我本麋鹿性,諒非伏轅姿」。嗚呼!蘇先生就是因為不吐不快,得罪權貴,落得如此下場。諸位需知,不論是陳述自己,或是評論別人,只要話說出口,也可能成為小人手堛漣漎`。因此只有少說話,方可明哲保身。倘若無可奈何之下,必然要說,也宜曲筆寄意,切忌直斥人非。君不見杜甫在〈登樓〉寫到「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也只是借後主暗暗批評代宗寵信魚朝恩等宦官?君不見蘇洵的《六國論》,也只能借古諷今,只寫到「苟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若他們都效法蘇軾,心直口快,白紙黑字地上書天子,批評代宗不用賢臣、指摘北宋輸幣求和,他們的下場,我想無庸贅述。
〈希望與失望〉
面對人生的希望與失望,仍有一事要謹記——牢記二字:享受。「臥龍躍馬終黃土」,杜甫一語道破了人生的苦短。無論面對順境或逆境,也應學會樂在其中,及時行樂。固然,憧憬未來人生,眼前一片光明,定然眉開眼笑,然而在失望之際亦然,明白用舍由時,行藏在我之道,學懂放下,豈不也是人生一樂?柳宗元因二王八司馬事被貶永州,在《始得西山宴遊記》中自謂「為僇人,恆惴慄」,卻因此在西山發現造物者之廣闊無垠,個人榮辱之渺小,找到心靈的慰藉,寵辱皆忘,豈也不是人生一樂?蘇軾被貶黃州,仕途失意,然而卻因此得以享受「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欣賞造物主之無盡藏,明白世間變與不變的道理,豈也不是人生一樂?水半滿,或只剩一半,全是態度使然。人生的酸甜苦辣,若皆能樂在其中,才不枉此生。
文:胡詠怡
.胡詠怡 -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畢業,現職中學中文教師。尤好文字之美,亦慕夫子韋編三絕之勤。
[語文同樂 第46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