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6.18
    星期四

觀點與角度:本地農業應重新發展?

[2020.06.18] 發表
現時內地蔬菜供應佔本地消耗量逾九成。土地正義聯盟幹事吳卓恆認為,與其討論數字和個別地區、省市比例,更應反省背後原因,「香港人怎樣的飲食習慣,令我們要不斷外求?」(資料圖片)
農夫黃如榮
莫皓光(資料圖片)
民間團體「亞洲人居環境協會」

【明報專訊】農業曾經是香港的主要產業,直到1970、80年代,政府為發展新市鎮徵收大量農地,加上露天停車場、丁屋等佔據新界農地、大量內地蔬菜輸入香港及本地工業蓬勃發展,令農業的生存空間開始縮小。之後香港經濟轉型,以金融業等服務行業為主,農業更加式微。近年有意見認為,為保障糧食安全,本港應提升農產品自給率,重新發展農業。

◆事件背景

根據漁農自然護理署資料,2018年本地農產供應全港所需蔬菜1.8%,活家禽100%、活豬隻8.2%。截至2018年底,香港約有735公頃常耕農地及3592公頃荒廢農地,大部分常耕農地位於新界鄉郊地區及市區邊緣地帶。

土地正義聯盟幹事吳卓恆指出,本地農業的局限是農地面積不足、很多農田租期很短。租期問題亦影響青農培訓,「培訓農夫最少要10年,才能訓練到高產能的階段。要有這樣的空間讓農夫成長,而不是給他種了兩三年之後就收回農地」。而即使全面復耕全港3000公頃的農田,因為與生產緊扣的銷售配套不足,他亦對農業發展不覺樂觀。

現時內地蔬菜供應佔本地消耗量逾九成。吳卓恆認為2020年農曆新年前後菜價的浮動正好提醒香港人,本土農業若能做到某程度的基本供應,菜價上升不會像這次浮誇,「如果將所有棄耕的農地復耕,我們就可以有兩成至三成自給率了!兩成至三成對市場的影響其實好大」。他認為本地農產品即使永遠不能成主流,始終可以肩負「防線」的重要角色。

■評論摘要 (經編輯刪節)

提升作物價值利可持續發展

「本地農夫的角色不是與內地比併,因為兩地人工和政府投放的資源懸殊,但香港人對本地農作物有一定需求,因此有一定競爭力。同時,要令本地農業可持續發展,要思考應用不同商業模式提升作物的價值。」——農夫黃如榮

農業社區互利

「馬寶寶社區農場可以提供好的蔬菜給鄰近的社區,而鄰近社區supposed(預料)可以提供廚餘、物資,甚至參與農場部分種植。互動的情G下,社群對蔬菜的認識多了,知道自己在吃什麼,農場又可以放心,有一群固定客人,有這樣的循環發生。」——支持本地生產組織田

消費者可助產業誕生

「消費者最直接支持的方法是購買本地菜。本地菜的市場小,農業才不斷萎縮。如果多了10%消費者選擇買本地菜,已經完全不同了。現在停留在超細規模堶情A農民、農夫都只是個體戶,未成為產業,他們要自行面對運輸、物流等。如果供求以倍數提升時,物流、供應會更完整,才有『農業』。」——莫皓光(外號野人、十多年前搬到鄉郊生活)

「社區支持農業」助減碳

「建議在古洞北新發展區引入『社區支持農業』(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概念,供區內居民優先申請耕作,並設立農墟。以漁護署的人均消耗蔬菜數據推算,社區支持農業用地每年可生產約4000公噸蔬菜,佔整個古洞北整體產量逾六成。有助城鄉共融,短途運輸蔬菜亦有助減碳。」——民間團體「亞洲人居環境協會」

■解讀衝突點工作紙(表)

網上工作紙另設概念闡釋及延伸問題:life.mingpao.com/htm/dl/20200618BY.doc

文:鄭寶欣

[通通識 第657期]

更多教育
生活看通識:咖啡
【明報專訊】文化與經濟全球化下,咖啡市場在各地不斷擴大,跨國連鎖咖啡店星巴克(Starbucks)便在超過75個國家或地區設有分店,生產及銷...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9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