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詩確診多涉歐洲加東毒株 病毒基因研究﹕初期主要來自中國及伊朗
【明報專訊】卑詩公共衛生官員公布的模型數據顯示出,在省內確診部分個案中新冠病毒(COVID-19)主要屬哪些類別,顯示本省疫情初期的個案是與中國及伊朗有關,而3月的案例很快被形容為「歐洲類」(European-like)、「華盛頓州類」(Washington state-like)和「加拿大東部」的毒株群病例所蓋過。
卑詩首席衛生官亨利(Bonnie Henry)周四公布一些基因體流行病學的數據,即由卑詩疾病控制中心(BCCDC)分析新冠病毒個案中樣本得來的RNA基因分析,從而追蹤該病毒的去向。
她說那是一些很先進的分析,也是首次本省可以快速將基因排序,在很短時間內來幫助了解本省大流行的軌跡。
本省迄今有逾2600宗確診,而分析中只用約700個病例進行排序,但也足以顯示該病毒的多個種群類別(Virus Lineages,又稱毒株群)在不同時間上的分佈。
模型的圖表上包括病毒多種毒株群隨時間的數目,主要分為歐洲類及加東、華盛頓州類和其他。
在疫情初期,病例主要屬其他,而「其他」當中包括中國及伊朗類(China & Iran-like)毒株群,在溫哥華沿岸和菲沙衛生區都發現該種與中國及伊有關的毒株群,但受控使傳播數目相對較低。
到3月中旬,華盛頓州類和歐洲類及加拿大東部的兩條線便急速上升。
溫沿岸衛生個案75%屬華州毒株
溫哥華沿岸衛生區的分析個案中,有約近75%的毒株群都屬華盛頓州類;而菲沙衛生區約一半分析個案,其病毒屬歐洲類及加拿大東部的毒株群。
省府指,截至目前,最多病例屬歐洲類及加拿大東部毒株群,此數目自3月6日溫哥華牙科會議後上升。
該牙科會議與逾10宗確診和最少一宗死亡病例有關。
亨利說:「來自該會議所看到的病毒反映出它們源自歐洲,與在德國、意大利和法國看到的病毒基因排序有很密切關係。」她提到目前所知其中一名確診患者曾出席過該會議,在潛伏期間,他病發前去過德國。
分析亦了解到傳到卑詩的病毒也有來自華盛頓州,那一組包括多個很類似的毒株群,它們是來自美國的其他地方,但在追蹤分析中,全歸類為「華盛頓州類」。華盛頓州類毒株群亦與多宗溫哥華沿岸衛生區內的長期護理院的病例有關。
上述報告中的追蹤方法是可行,因為新冠病毒就如所有病毒般,會隨着時間而突變。亨利指,雖然新冠病毒的突變速度不如流感,但也足夠以基因體流行病學來追蹤它。她說:「根據其基因變化的次數,我們能夠說出它來自何處,然後將些料與全世界分享,我們再比較,能夠看到患者和病毒的最初來源是哪裏,然後看到它來到卑詩。」
視頻鏈接: youtu.be/6caLq_iwk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