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規蒐個人信息App 知乎當當等在列
事實上,關於個人信息的違規甚至違法蒐集,多年來已成內地科技企業的頑疾。以手機常用App為例,在近年來已呈爆發趨勢。工信部日前通報16個違規App軟件,被指為私自蒐集個人信息、超範圍蒐集個人信息、過度索取權限、不給權限不能用,及私下共享個人信息給第三方,知乎、當當及代駕和購藥等民眾當用的應用App赫然在列。
目前內地App蒐集個人信息的行為是在私下進行,以本次抗疫中較為重要的工具「微信」為例,有內地媒體發現,在日常聊天時提及某一商品關鍵字,不久即會在微信朋友圈內看到相關廣告的精準推薦。而若想關閉類似騷擾,則需進行繁瑣複雜的操作方可暫時拒絕廣告6個月。
微信聊及商品關鍵字
朋友圈即見廣告
前公安部副部長陳智敏曾就大數據調研,他在一個論壇中曾強調,「少數互聯網企業利用大數據的特殊性,利用大數據權屬關係的不確定性,進而利用一些政府部門的資料、社會的公共資料和一些自然數據,並用它們創立的服務模式換取和收集了大量的公民資料、公民信息,從而積累了更多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