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打亂海外收生 英學界恐失30億鎊收入
英國多家大學近年都積極吸納海外學生報讀以增加收入來源,但在疫情出現前部分已陷入財困,如今疫情很可能持續一段長時間,在跨境交通未知何時恢復正常和對英國政府抗疫不信任下,海外學生深造意欲大受打擊,嚴重影響大學的海外收生部署,學界恐損失數以十億鎊收入,部分大學面臨倒閉危機。
華生對英政府抗疫能力乏信心
英國是繼美國後最多海外大學生的國家,人數接近50萬,佔整體學生人數兩成,以現時英國大學的海外學生每年平均學費要6000鎊計,一年為英國學術界帶來30億鎊收入,還未計食宿等開支對英國整體的外匯收入。隨着疫情發展,不少留學生返回祖國,何時能返回英國都是未知數。在海外生當中,中國留學生佔最多,而英國近期傳出針對華人學生的歧視或襲擊個案,令學界擔心中國學生留學英國意欲可能因此大減。
曼徹斯特大學華裔研究員黄寅軒說,雖然針對華人的種族歧視行為仍算少數,但在社交媒體放大下,或影響來年英國大學收取大陸學生。他認為,更大的問題是民眾普遍對英國政府沒有信心,很多學生都認為英國政府在應對疫情危機上頗為無能,認為英政府無力防止第二波疫情爆發。倫敦大學國王學院中國博士生易無雙(譯音)說,當她2月從中國返英時,都明顯覺得英國在應對疫情上漫不經心,「在中國踏上飛機前,我要接受3、4次體溫檢測,但降落英國後,沒人為我量體溫,沒有人在意。」她說,其父母得知英國都沒有人戴口罩,這讓他們感到很憂慮。
英國學術組織Universities UK警告,如果海外生放棄到英國深造,對很多大學都是災難性的,指有最少13家大學的三分之一收入都依靠海外生,部分大學可能要合併,甚至面臨倒閉危機。牛津和劍橋大學擁有大量儲備,因此毋懼今次危機,但兩校有四成學生來自海外,因此今次疫情仍會令校方財政備受打擊。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