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野垃圾飈逾一成 檢控兩宗 遊客中心停開巡邏減 漁署:已加派清潔巡視
【明報專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近日行山人潮不絕,漁護署表示,郊野公園收集的垃圾有所增加,就今年2月(截至23日),在各康樂場地及行山徑收集到的垃圾共約225公噸,較去年同期多逾一成;熱門行山地點如城門、大帽山及獅子山郊野公園成「重災區」,其間僅檢控兩宗亂拋垃圾個案,據了解與郊野公園遊客中心暫停開放、部門人員減少巡邏有關。
有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委員稱,已向漁護署建議加強巡邏,除了可起阻嚇作用,亦可教育即興行山市民帶走自己的垃圾。
明報記者 馬耀森
【相關新聞刊A3至A6、右下表索引】
漁護署發言人回應查詢時稱,已加派員工清潔及巡視,如發現違規行為會採取適當跟進行動,呼籲市民自行帶走垃圾,減少病菌散播。根據《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規例》,任何人在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亂拋垃圾,即屬違法,違例者可被罰款1500元。今年2月(截至23日),該署檢控兩名在郊園亂拋垃圾的違例者,各被罰款1500元。
郊園委會:入口休息點垃圾多 亂拋者非常客
因應疫情,漁護署轄下公共設施包括郊野公園及地質公園等遊客中心暫停開放,據了解,巡邏郊野公園人數亦減少,故檢控數字相應下降。根據漁護署年報,2017/18年度檢控亂拋垃圾共79宗,平均每月6.5宗。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委員蘇國賢表示,近日到各區行山熱門地點觀察,發現並非整條行山徑佈滿垃圾,主要是行山徑入口及中途休息地點,垃圾才會較多,而亂拋垃圾者亦非經常行山。
環團促加強巡邏 阻嚇兼宣傳
他認為,漁護署遊客中心暫停開放,亦要加派人手巡邏,針對即興行山者宣傳「自己垃圾自己帶走」。委員會前委員、綠色力量副主席文志森亦認為,漁護署人員應加強巡邏,可同時收阻嚇及宣傳效果。
漁護署指出,近期在郊園收集到的垃圾主要是飲品及食物包裝,口罩及紙巾亦有增加,其中在城門、大欖、大帽山、獅子山等郊野公園的垃圾數量較多。至於郊野公園遊客,漁護署稱今年1月共有104萬人次,較去年同期減約6%,2月數字仍在統計。
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表示,2003年SARS期間出現行山潮,當年郊野公園訪客突破1200萬人次(之前約1000萬或以下),之後大部分時間維持在每年1200萬至1300萬人次。他又稱,近年漁護署收起郊園垃圾桶,同時加強宣傳帶走自己垃圾,垃圾量不加反減,2018年郊野公園整體垃圾量3000公噸,較03年4100公噸減少近三成,故認為訪客雖多,垃圾量仍可減。他呼籲市民行山時帶走自己的垃圾,以及向濕紙巾說不,因為濕紙巾以「不織布料」製造,屬塑膠垃圾,在大自然難以分解。
保育經理:4公里山路撿逾30口罩
本報記者昨日到城門郊野公園觀察,發現山上有零星垃圾如紙巾、生果皮等(見另稿)。多個環保團體近日到熱門行山徑執垃圾,其中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的保育經理陳錦偉表示,上周二(2月25日)10多名義工沿沙田梅子林,經茅坪古道往昂平,全程約4公里,沿途撿到不少膠樽,另執到30多個口罩。
(武漢肺炎)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